来源:羊城晚报
本报讯 “这张‘蒙古包’是解放初期第一套人民币,目前上品的市场价格已达20万-30万元;这些小人书,一整套的市场价身价不菲,千万不能把这当废纸卖了。”每天清晨六七点钟,来自广西的新莞人
陈家千的收藏始于1985年。10年后,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厚街打工。那时候,他已从收藏表开始并收藏旧版人民币、旧版小人书了。2009年,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知识后,陈家千开始从纯粹收藏变为边收边卖。
在厚街生活了十几年,陈家千看到最多的是,很多村民在卖废纸的同时把小人书等也一起卖掉。“每次看到这种情形,都特别心痛。”陈家千说,其实破旧不堪、品相不好的小人书现在也是身价百倍,不能等同于废旧的报纸杂志。陈家千拿自己收藏的《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整套(6本)作比喻,“当时的出版售价是0.15元/本,如今市场价约为300元/套,这可比当废纸卖的收益要高多了。” 看到镇民收藏知识如此匮乏,陈家千决定利用每天上班前到镇上各大市场去现场讲解,随时向不了解收藏知识的村民进行宣传。每到一个市场,陈家千就会摆上10天的摊儿,然后再转到另外一个市场。
据悉,村民向陈家千咨询得最多的要算旧版人民币。每次一站在市场上,就有很多村民拿着旧版人民币来找他。
陈家千说,更多的还是发挥提醒作用,“卖废纸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毛泽东语录》等旧书籍很有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