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弄”学问露马脚
2010年3月19日,邹城市太平镇民警接到群众举报,有人预谋到太平镇北亢村盗掘古墓。
“我们在北亢村蹲守了5昼夜”,民警梁冰说,每晚12时左右,都有一两个人拿着铁锨在古墓附近挖,而且来的人都不一样。
民警没有打草惊蛇,他们在等“大鱼”。
3月24日,当张大军等7人在峄山镇一家羊汤馆商量当晚去挖看庄镇郭山村一处古墓时,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将7人一锅端。
警方连夜突审张大军。
一开始他嘴很紧,拒不交代。就在审讯陷入僵局时,一位刑警挂在腰间的一块玉不经意间露了出来。
看见这块玉,张大军猛然两眼放光,对这块玉品头论足,案件就此打开突破口。
“过去,只有文物大省才会出现严重的盗墓现象。现在,哪里有古墓,哪里就有盗墓贼。更可怕的是,盗墓者不仅分工明确、工具完备,而且他们很多人都掌握了专业的考古知识。”施振宝说,张大军就是这样的人。
“只要是金银铜铁锌等金属在地下,探宝仪就会根据不同的金属发出不同的报警声。”张大军称,找到古墓后,一般会用“洛阳铲”在墓葬周围密集式“扎针”,以确定古墓的长度和宽度,并根据扎针取上来的土判断该墓是哪个朝代的,是平民墓还是贵族墓,是“生坑”(未被盗过的墓)还是“老盗”(已经被盗过的墓)。张大军说,像去年底轰动一时的曹操墓,几乎空空如也,对盗墓团伙来说,就是个不值得一提的“废坑”。
张大军还告诉记者,根据分工不同,“圈内人”有着不同的称谓:“掌眼”、“支锅”、“腿子”和“下苦”。盗掘、运输、窝藏、销赃等一条龙作业,都是由这些角色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