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山东邹城大案细揭文物内情 文物一出土便有买主

[日期:2010-06-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卖弄”学问露马脚

    2010年3月19日,邹城市太平镇民警接到群众举报,有人预谋到太平镇北亢村盗掘古墓。

    “我们在北亢村蹲守了5昼夜”,民警梁冰说,每晚12时左右,都有一两个人拿着铁锨在古墓附近挖,而且来的人都不一样。

    民警没有打草惊蛇,他们在等“大鱼”。

    3月24日,当张大军等7人在峄山镇一家羊汤馆商量当晚去挖看庄镇郭山村一处古墓时,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将7人一锅端。

    警方连夜突审张大军。

    一开始他嘴很紧,拒不交代。就在审讯陷入僵局时,一位刑警挂在腰间的一块玉不经意间露了出来。

    看见这块玉,张大军猛然两眼放光,对这块玉品头论足,案件就此打开突破口。

    “过去,只有文物大省才会出现严重的盗墓现象。现在,哪里有古墓,哪里就有盗墓贼。更可怕的是,盗墓者不仅分工明确、工具完备,而且他们很多人都掌握了专业的考古知识。”施振宝说,张大军就是这样的人。

    “只要是金银铜铁锌等金属在地下,探宝仪就会根据不同的金属发出不同的报警声。”张大军称,找到古墓后,一般会用“洛阳铲”在墓葬周围密集式“扎针”,以确定古墓的长度和宽度,并根据扎针取上来的土判断该墓是哪个朝代的,是平民墓还是贵族墓,是“生坑”(未被盗过的墓)还是“老盗”(已经被盗过的墓)。张大军说,像去年底轰动一时的曹操墓,几乎空空如也,对盗墓团伙来说,就是个不值得一提的“废坑”。

    张大军还告诉记者,根据分工不同,“圈内人”有着不同的称谓:“掌眼”、“支锅”、“腿子”和“下苦”。盗掘、运输、窝藏、销赃等一条龙作业,都是由这些角色完成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恐龙之乡"莱阳发现罕见多层恐龙化石层面分布
下一篇:专家:4.3亿天价书法并不离谱 未来也许更贵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