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t_mantis religios螳螂
100t_aster alpinus高山紫菀
200t_apis mellifera蜜蜂
200t_echinops hurnilis蓝刺头
300t_angaracris barabensis 鼓翅皱膝蝗
300t_numphaea candida白睡莲
100t_lytta caraganae绿芫菁
100t_rosa acicularis刺蔷薇
200t_tabanus bovines虻虫
200t_aguilegia sibirica西伯利亚耧斗菜
300t_corizus hyoscyami粟缘蝽
300t_lilium pumilum山丹
螳螂(aster alpinus):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
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高岭紫菀(
Aster alpinus ):菊科紫菀属多年生本植物,高10-35厘米。

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状叶丛。叶全缘,两面多少被伏柔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舌状花紫色、蓝色或淡红色;管状花黄色。瘦果密被绢毛,冠毛白色。花果期7-8月。喜生于山地草原和草甸中。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中部。蒙古、前苏联也有。用途:饲用植物。
蜜蜂(apis mellifera):指蜂蜜科所有会飞行的群居昆虫,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其细胞沉积现象,也是唯一在细胞中有铁矿物沉积现象的真核生物。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的蜜蜂,群体中有一只峰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蓝刺头(echinops hurnilis):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单生,上部分枝长或
短,粗壮,全部茎枝被稠密的多细胞长节毛和稀疏的蛛丝状薄毛。基部和下部茎叶全形宽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5-10厘米,羽状半裂,侧裂片3—5对,三角形或披针形,边缘刺齿,顶端针刺状渐尖,向上叶渐小,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质地薄,纸质,两面异色,上面绿色,被稠密短糙毛,下面灰白色,被薄蛛丝状绵毛,但沿中脉有多细胞长节毛。复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直径4一5.5厘米。头状花序长2厘米。基毛长1厘米,为总苞长度之半,白色,扁毛状,不等长。外层苞片稍长于基毛,长倒披针形,上部椭圆形扩大,褐色,外面被稍稠密的短糙毛及腺点,边缘有稍长的缘毛,顶端针芒状长渐尖,爪部下部有长达4毫米的长缘毛;中层苞片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约1.1厘米,边缘有长缘毛,外面有稠密的短糙毛;内层披针形,长8毫米,外面被稠密的短糙毛,顶端芒齿裂或芒片裂,中间芒裂较长。全部苞片14—18个。小花淡蓝色或白色,花冠5深裂,裂片线形,花冠管无腺点或有稀疏腺点。瘦果倒圆锥状,长约7毫米,被黄色的稠密顺向贴伏的长直毛,不遮盖冠毛。冠毛量杯状,高约1.2毫米;冠毛膜片线形,边缘糙毛状,大部结合。花果期8—9月。用途:优良蜜源植物。
白睡莲 ( Nymphaea alba): 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沉于水下匍匐的
根状茎,叶与花漂浮水面,适宜在水中生长。花白色为著名水生观赏植物。分布于山东、河北、陕西及日本、朝鲜、印度、苏联、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现也广为种植。形态特征:叶革质,近圆形,基部深裂至叶柄着生处,全缘,稍波状,两面无毛,幼叶红色。花白色而大,径10-13厘米.睡莲是花、叶俱美的观赏植物。古希腊、罗马最初敬为女神供奉,16世纪意大利的公园多用来装饰喷泉池或点缀厅堂外景。现欧美园林中选用睡莲作水景主题材料极为普遍。我国在2000年前汉代私家园林中,已有应用,如博陆侯霍光园中的五色睡莲池。古埃及则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栽培睡莲,并视之为太阳的象征,认为是神圣之花,历代的王朝加冕仪式,民间的雕刻艺术与壁画,均以之作为供品或装饰品,炎炎夏日,清风徐来,碧波荡漾,一丛丛美丽的睡莲轻舞花叶,形影妩媚,好似凌波仙子,令人赏心
悦目,心旷神怡,不禁联想起“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等古人的诗句。和睡莲同一个属的植物我国约有7种以上,如白睡莲、红睡莲、黄睡莲等。均可供观赏。
睡莲花语: 睡莲是5月8日诞生花,花语:洁净、纯真、妖艳。相传睡莲是山林沼泽中的女神。其属名Nymphaea,意思便是“水中的女神”。古埃及人称睡莲为“尼罗河的新娘”,经常把它当作壁画上的主题。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天生具有一股异性难以抗拒的魅力,可是却难以和同性朋友和平相处。因此谈恋爱的时候,绝大部份的阻力都是来自第三者,也就是情敌,可要多加小心啊!
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翌年 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 ,6月上旬达到出土高峰 ,此期蝗虫种群仅由 1龄和 2龄蝗蝻组成 ,其中 1龄蝗蝻占 81.8% ,2龄蝗蝻占 18.2 % .成虫于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 ,此期的成虫数量达6 1.3 % ,而蝗蝻仅占 38.7% .蝗蝻期约为 72d ,成虫寿命 5 4d左右 ,每雌平均产卵 32 .6粒 .鼓翅皱膝蝗在草地上属聚集分布 ,蝗蝻发生期种群的空间动态主要表现出扩散趋势 ,但初孵化出土时有短暂的聚集行为 .取食量随龄期增大而增大 ,每头鼓翅皱膝蝗取食牧草量蝗蝻期平均约为 1.5 g ,成虫期约为 5 .8g ,成虫期的食量是蝗蝻
绿芫菁(Lytta caragane Pallas):绿芫菁全身绿色,有紫色金属光泽,有些个体鞘翅有金绿色光泽;额前部中央有1橘红色小斑纹;触角念珠状;鞘翅具皱状刻点。凸凹不平。它体长11~21mm,宽3~6mm。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浙江等地。
刺蔷薇 (rosa acicularis):灌木,高1—3米;小枝圆柱形,稍微弯曲,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直皮刺,常密生针刺,有时无刺。小叶3--7,连叶柄长7--14厘米;小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5—5厘米,宽8--25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稀宽楔形,边缘有单锯齿或不明显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中脉和侧脉稍微下陷,下面淡绿色,中脉和侧脉均突起,有柔毛,沿中脉较密;叶柄和叶轴有柔毛、腺毛和稀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宽卵形,边缘有腺齿,下面被柔毛。花单生或2—3朵集生,苞片卵形至卵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尖,边缘有腺齿或缺刻,花梗长2—3.5厘米,无毛,密被腺毛;花直径3.5—5厘米;萼筒长椭圆形,光滑无毛或有腺毛;萼片披钎形,先端常扩展成叶状,外面有腺毛或稀疏刺毛,内面密被柔毛;花瓣粉红色,芳香,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花柱离开;被毛;比雄蕊短。果梨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球形,直径1--1.5厘米,有明显颈部;红色,有光泽,有腺或无腺。花期6--7月,果期7--9月。
虻虫 (tabanus bovines ):别名,牛蚊子、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牛蝇子、瞎眼蠓药理作用1.抗凝作用,虻虫在体外有较弱的抗凝血酶作用,体外和体内均有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虻虫水提取物540mg/(kg/d)和270mg/(kg/d)灌胃,连续7天,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的出血时间,显著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大剂量组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华虻水浸液560mg(生药)/kg或粗蛋白提取液150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天,能显著减少家兔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粘附性,降低全血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并能一定程度地降低血细胞比容。这些实验表明虻虫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的“粘、浓、凝、聚”,而发挥活血、逐瘀、破积和通经的临床效果。
2.对小肠功能的影响,虻虫水煎剂对小鼠离体回肠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灌胃给药,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无明显影响。按千克体重计算,以相当于人用量的200倍,连续2天给小鼠灌服虻虫水煎液,也未见稀软便、粘液或腔血便。表明虻虫不阴止肠道水分的吸收,也无明显刺激作用,不但无“致泻作用,相反使小鼠白天的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3.抗炎作用,虻虫提取物B、C和D组分80mg/kg,分别腹腔注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其B组分作用较强,后者静注10-20mg/kg的阿司匹林。 4.镇痛作用,虻虫提取物A或B组分100mg/kg灌胃,能明显对抗苯醌(phenylquinone)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B 组分作用较强。 5.其他作用,虻虫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内毒素所致肝出血性坏死病灶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虻虫醇提取物有明显溶血作用。

西伯利亚耧斗菜(Aquilegia sibirica):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25-70厘米。叶基生,一回三出或近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卵圆形,小叶圆肾形,三深裂或三全裂。花1-4朵,下垂;萼片蓝色至紫红色,花瓣与萼片同色或为白色,距长0.6-1.2厘米,末端弯曲。花期6-7月。
生于海拔1600-2000米的山地河旁湿地。在西伯利亚、中亚地区以及蒙古也有分布。
粟缘蝽(Corizus hyoscyami):是半翅目缘蝽科

害虫,又名粟小缘蝽,俗称天狗蝇。主要分布在全国谷子、高粱产区,另外还为害玉米、水稻、烟草、向日葵、红麻、青麻、大麻等植物。
成虫体长6-7mm,体草黄色,有浅色细毛。头略呈三角形,头顶、前胸背板前部横沟及后部两侧、小盾片基部均有黑色斑纹,触角、足有黑色小点。腹部背面黑色,第5背板中央生1卵形黄斑,两侧各具较小黄斑1块,第6背板中央具黄色带纹1条,后缘两侧黄色。卵长0.8mm,椭圆形,初产时血红色,近孵化时变为紫黑色,每l卵块有卵10多粒。若虫初孵血红色,卵圆形,头部尖细,触角4节较长,胸部较小,腹部圆大,至5-6龄时腹部肥大,灰绿色,腹部背面后端带紫红色。
山丹花(Lilium pumilum ):中文别名 :山丹,山丹百合,山丹丹,山丹子,细叶百合
山丹花是百合属中分布最广,纬度偏北的一种。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著名的野生花卉。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也有分布。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也有。
株秆高30—40厘米,茎上生叶,细长纤弱,狭长如松叶。花春末夏初开放,花下垂,花瓣向外反卷,色鲜红,通常无斑点,有时近基部有少数斑点,有光泽,具清香,甚美丽。
草本,高30-60cm。鳞茎圆锥形或长卵形,高2.5-4cm,径1.8-3.5cm。叶线形,长3-10cm,宽1-3mm。
花1-3。下垂,鲜红色或紫红色,花被片长3-4.5cm,宽5-7mm,反卷,无斑点或有少数斑点;花药具红色花粉。蒴果近球形,直径1.7-2.2cm。花期6-8月,果期8-9月。生于向阳山坡;或有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
细叶百合是人们熟知的野生药用植物,是百合属中分布最广、纬度偏北的一种。它适应范围广,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其强健的适应性,无须驯化,便可从野生引进城市的园林绿化之中,或于家中盆栽作为观赏花卉。
一、生态习性细叶百合别名山丹、卷莲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15?60余厘米;花单生或数朵排成总状花序,鲜红色。花被6片,雄蕊6,雌蕊1,子方圆柱形,花柱比子房长一倍以上。柱头膨大,3浅裂。蒴果矩圆形,有钝棱,顶端平截,花期6至7月,果期8至9月。细叶百合生长在林缘草地及朝阳的石质山坡,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均有分布。
二、引种环境的选择细叶野生百合多半分布在山的阴坡疏林下,通常气温冷凉,空气湿度大,光线柔和,无强光直射的环境中。但光线过分不足,空气湿度过高,对百合生长发育也不利。百合宜在有机质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土壤中生长。因此,栽种百合的土地,应选择地势高爽之处,而排水好坏更是百合栽种成败的关键。在地下水位高、雨水较多的地方,要作高床、大垅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