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一件国宝级文物
那人就是叶宏明。五十年代浙江尖端仪器光谱、色谱都没有,只有上海有,北京也不一定有。就到上海科学院,叶宏明就跟他去了,采取了什么办法呢?他给陈万里写了一封信。周仁嘛,全国闻名的,周总理到上海来找科学家,就找周仁。科学家由他带队的,周总理也很看重周仁,他和陈万里也很熟,亲笔给陈万里写了一封信。他说,周总理现在决定恢复龙泉青瓷,没办法,要豁出个代价,要牺牲一件标准的出土的南宋龙泉青瓷。要是别人陈万里他根本不会拿出来的,那是国宝,钱多少都是买不到的。他一看周仁写的信,叶宏明交给他的。他说,没问题,要恢复就要牺牲,他就找了一件标准的南宋出土的龙泉青瓷,交叶宏明带回来。周仁就叫他(叶宏明)拿金钢刀把釉子刮下来,用色谱、光谱作化学分析。现代的仪器过去是做不到的。里面的化学成分,含铁多少,含铜多少,这样就把青釉化学成分分析出来了。周仁和叶宏明就研究出一个方子,配方研究好,叶宏明就带着到龙泉来。根据这个配方,把原料配好,挂上釉子就烧,叶宏明在窑门口等着。一个窑要烧成,大概要一天一夜,可能还要长。他就等在窑门口,为什么要等着?他从洞口看,要烧还原焰。龙泉瓷土是紫金土,红颜色,红土壤,它里面含铁很高,铁还原氧化铁,经过多少温度,就反应出青色,青色主要是铁还原。要烧就要从窗口看着,什么时候温度多少,要掌握这个温度。这个差事很苦的。等烧好了就开窑,拿出来一看不理想,不像李怀德的那样漂亮。他就拿着成品到上海,周仁和他共同研究,调整配方,再拿到龙泉去烧。烧了后,再拿了成品到上海,这样经过大半年。(那时)跑一个来回很不容易,不像现在有高速公路,来来回回六七十次也有。一趟趟调整,到最后烧成了,拿出来一看,大家高兴了,跟南宋的一样的。拿着到上海,周仁一看说,行了,完全一样,达到南宋水平。这样,就到国务院报喜,《人民画报》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