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项高尚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门路,因此,需要用心和谨慎操作对待,切不可轻率和一时冲动而为之。笔者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文博工作者,从亊文博工作将近四十年,由于在工作中平时接触的文物(包括古玩)较多,加上前些年因工作需要经常去外地各博物舘(院)参观学习的机会频繁,所以对文物鉴定知识,虽然谈不上怎么样精通和权威,但也有一些肤浅体会,近年来也写了一些有关文物鉴赏方面的文章,赢得了社会上旳初步认可。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县里内外一些收藏爱好者有时发现或收藏到什么藏品,总欢喜来找我问问,征求意见,如最近就有一位藏友收藏到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他因拿不准,就邀请我去他家帮他鉴定-下真伪,当他把铜镜递给我看的时侯,一拿上手就觉得手感有些不对劲,若是唐代镜子,入土有1000多年,分量应该比较轻,不会那么笨重,而老铜镜应轻重有度;接着我又拿出-元硬币敲击这面铜镜,-敲响声清脆刺耳,而老铜镜的声响一敲比较低沉圆润;再看镜上的纹饰较粗糙生硬,缺乏生气,而老铜镜纹饰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活泼;隨后再看包浆黑漆背显得异常,不甚自然,因为一般铜镜黑漆背的形成是由于青铜中含有锡,铅等元素,长期与空气隔绝,青铜合金经过自然反应,在潮湿的南方颜色变黑,在干燥的北方则比较容易形成银漆背;最后我再凑近用鼻子闻了闻,忽然有-股刺鼻的硝酸味扑鼻而来,十分难受。因此我便当即断定这面铜镜不是真品。这位藏友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说:“一面真正的唐代海兽葡萄镜在拍卖会上要拍几十万元,而我只花了几百元就掏到了,世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买卖让我兜着,”接着我就劝慰他:“吃一堑,长-智嘛,就祘缴点学费还是值得。”于是他的心情才逐渐平和下来了。
通过这件亊,我想在此要对一些初涉收藏领域的朋友,寄语几点希望和建议,以供参考,对待收藏,如果仅是具备了一些古玩鉴赏知识,但没有看到过真正的实物还不行 ,所以我真诚地把自已的几十年来的实践体会提出来,要知道,很多时侯,画冊上,书本上,网上的照片和实物还是有出入的,如果要是以按图索骥或对号入座的思维去搞收藏,那是不可取的,肯定是要吃亏上当,我认为唯一的办法,一是要多看看有关文物鉴赏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前人的经验,从理论上提高自已的鉴定水平;二是“实践出真知”,应从实践中去锻炼。找机会多去各地博物舘(院)以及国营文物商店里看看实物,作一作比较分析,找出真伪的各个特征,自然就会水到渠成,熟能生巧;三是古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应经常多和一些有经验的人们打交道,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只有这样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自然就会立竿见影,与时俱进,收藏也就自然会见到明显效果。
宋康年
来源:江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