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身价过亿 "火眼金睛" 古鼎赝品1小时现原形(图)

[日期:2010-05-21]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0年05月21日 11:30:39  来源:四川在线

机器正在分析文物 摄影吕甲

    中国西南地区最完备、科技等级最高的一套文物检测研究设备,低调“隐匿”在一家民办博物馆,鲜为外界所知。

    昨日,记者获得特许,走进华通博物馆“文物检测研究中心”,伴随正处于研究状态的件件文物,完成一次特别的“现代科技与文物”之旅。

    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在这些身价超过1亿元的设备的层层解析下,隐藏其中的历史信息得以还原。

    这也是华通博物馆2004年开馆、2007年“文物检测研究中心”投入使用以来,这批设备首次接受媒体的“贴身”采访,亮相于公众眼前。

    理工科高材生专干文物保护的活儿

    中心面积近1000平方米,X射线衍射仪等10余台高科技仪器,按学科分类安放,组成一套完整的文物检测研究“流水线”。

    昨日下午,高新区科技孵化园某栋建筑内,严密的安防程序首先为此次“现代科技与文物”之旅做下第一个注脚:这里是重地。

    进入中心需内部人员接送、电梯按钮需专用电子卡才能按动、防弹门的虹膜、手模、密码三重验证通过才能开启。

    “加上外聘专家,我们中心一共有8名工作人员,学历大多为硕士。”中心外聘专家许天禄说,尽管从事文物检测与研究工作,但中心工作人员几乎是清一色核物理、化学等理工专业高材生。

    因为高科技设备操作复杂,非理工科专业人员不能“搞掂”。

    华通博物馆馆长丁锦频说,待年底博物馆完成馆舍拓宽工程后,暂定每周有两天作为开放日,向公众开放。

  黄铜伪造战国鼎难逃仪器“火眼金睛”

    这些高科技设备用在文物身上,显现出的奇特瑰丽“微观文物世界”令人惊叹。

    更重要的是,在它们的“火眼金睛”下,赝品文物无处遁形。

    去年,成都一位藏家登门造访,一同来的还有满满一车文物——几十个春秋战国青铜鼎。

    中国青铜器数量多,品种多,每一个器种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地区的青铜器更存在区别。

    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鉴定难度大。

    眼前这些古鼎,色泽暗青,呈典型的青铜器颜色。

    表面刻有威严的饰文,很像祭祀专用礼器。特别是幽绿色的铜锈,星星点点遍布古鼎身上,显示古鼎来自遥远的古代。

    种种证据均存在,仅凭肉眼分辨,实在很难找出古鼎的缺陷。

    听说博物馆有意购买收藏,这位藏家专程前来“送宝”。

    但涉及金额巨大,博物馆请出“X射线荧光能谱仪”进行终极鉴定。

    古鼎被放在仪器X射线下,不到1小时,真相浮出水面:鼎的成分居然是铜、锌,也就是黄铜,而真正的青铜器,是由铜、锡和铅元素组成。

    元代以后也有大量使用黄铜制作器物的情况,确定鼎不是战国古鼎,不是青铜器,但还不能推翻它不是件古物。

    检测继续进行,当射线经过那些栩栩如生的铜锈时,仪器明确显示:这里存在有机胶水。

    原来,这些铜锈是有人从铜器上刮下,再用胶水细心粘在鼎面迷惑鉴定者的,所谓的春秋战国古鼎,根本就是赝品。(记者 蔡宇)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世界罕见天然绿松石 身价过百万 重139公斤(图)
下一篇:最大早期齐白石名家碳粉画像 现身广州沙面(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