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束腰禅凳(伍炳亮作品) 未来:传统家具设计传承堪忧 羊城晚报:您是怎么看待中国传统家具设计艺术的地位以及发展前景的? 伍炳亮:中国传统家具设计艺术与现代的家具设计、建筑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相比,在设计教育体系和设计师的培养上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我们的明清两代家具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并备受尊崇,被世界各大博物馆作为艺术品来收藏,就是因为在明清时期大量的文人雅士甚至是一国之君亲自参与家具的设计,凝聚了一个时代对于审美的表现和认识。而当今时期,文化艺术界的精英并没有参与到家具设计中来。目前,传统家具的学术研究范围还仅仅停留在制作工艺和材质辨别上,对于传统家具的造型规律、审美法则、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根本还没有涉及到,在高等艺术教育体系中也没有传统家具设计这个专业,因此传统家具设计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这一点很令人担心。 人物故事:海南黄花梨里记刻的前世今生 不说不知道,此次获奖的海南黄花梨作品,乃是伍炳亮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做的。而今,他从海外高价将自己的作品收购回来,让它结束了自己的海外漂泊之旅重回主人身边。他和它,几十年的故事与情缘,又是如何?这其中的点滴,就让我们从"海南黄花梨之前世今生"说开去…… 据伍炳亮介绍,这几年他都在花费重金将自己早期制作并销售至海外的海南黄花梨家具收购回来。这又不禁令人心生疑惑:依常规而言,几十年前设计和制作的家具与现在相比,工艺和造型上当是有所差距吧?那么,如此高价收购早年的作品,是出于商业盈利的角度来考虑的呢,还是另有缘由? 对此疑惑,伍炳亮舒怀一笑:"不是有句话说,'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可爱的'吗,我对自己设计制作的家具就怀有这种感情!"他笑说自己就像个传统家具的玩家和发烧友,心里一直都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家。"很多家具卖掉后,我心里总是牵肠挂肚,难以割舍。特别是早期制作的这批家具,从木材的淘换选购,到寻找合适的款型、再到材料的挑选搭配和开工制作,在创业初期,每个程序与环节都可谓艰辛不易,都有一段人生故事,并且烙印着自己的那段生活经历,家具是我那段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我也是家具的一部分。" 而面对几十年前制作的作品,伍炳亮也坦言,在制作工艺上与现在相比,自然会存在不足之处。但是他也强调,几十年前的这批海南黄花梨家具,用料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尽兴"使用,这一点在现在是不能达到,也是无法超越的。此外,每段时期的家具,都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当时自己的审美追求而呈现不同的特征,那个时期他的家具整体的风格和工艺都是侧重于高仿的,追求明清家具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所以在制作上也采用了很多高仿的工艺,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这个时期的风格也就定格了,因此这些家具有自身的味道。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点并不是可以简单再次复制的,因而它们具有独特的意义。 因而让它们回到自己身边,与现在制作的家具一起陈列在自己的艺术馆里面,完整的展现自己的传统家具设计制作的人生经历,这是主要目的。而抛开个人感情因素,从商业赢利的角度来说这样做当然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收购回来的费用本来就很高昂,并没有什么盈利空间。 一提起黄花梨,伍炳亮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它的光滑温润,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追求自然的境界,那种美感,那种天然合一,会带给人无穷想象。他对黄花梨的情有独钟,使他用自己的家具设计赋予了黄花梨一个新的生命。 (文:刘朝霞 戴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