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是干什么的?破案、打黑、缉毒,抑或是风里雨里的交巡警、走街串户的社区警……在和平年代,选择警察这一职业便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也意味着更多的牺牲。然而工作以外,每一位警察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同样精彩。
张烨,男,42岁,1986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江阴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开发区中队副中队长。社会上集邮的人不少,而能把集邮集出水平的,那可不多,张烨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把集邮搞得相当专业,屡屡获世界级大奖,更用集邮的方式显示了警营文化的多姿多彩。
编出“讲”法规的邮集
作为一线交巡警,平日里刺耳的急刹车、交通事故的惨状、遇难者亲人悲切的哭喊声,常常让他陷入深思。缺乏交通知识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这激起了张烨探索宣传交通法规新方法的热情。
张烨生于集邮世家,他发现家中收藏的邮票中竟有“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法规的邮票,这让他眼睛一亮,将集邮文化与交通法规融为一体,以邮品来宣传交通法规正是一项很好的尝试。于是,他一条一条细致地研究新出台的法规,认真总结日常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经过几个月漫长的搜集,最终制作出《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邮集》。从此,张烨身边就多了一本特殊的邮集,他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开展安全宣传,敲响事故预防的警钟。
求珍觅罕捧回大奖
自1980年集邮至今,张烨共收藏了清代、民国、解放初期3个时期发行的数千种邮票,收藏门类分为航空类、邮政历史类、传统类等等。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是航空邮票,张烨有一个梦想:收集一组反映中国航空邮政史专题邮集。
“要做就做精品,也算是献给中国航空邮政的一份厚礼。”张烨一开始就抱着做精的态度。1921年-1941年间,中国的普通航空封及相关航空邮品逐一被张烨搜集到手,一套名为《中国航空邮政(1921-1941)》的邮集诞生了。
该邮集主题突出、构思新颖,犹如一部关于中国航空邮政的叙事史诗。张烨的作品得到各国专家的认可,去年4月,该邮集荣获“中国2009年世界集邮展览”镀金奖。而他的荣誉远不止这一项。1996年-2008年,在江苏省第五、六、七、八届邮展中获得三次金奖、一次银奖;2006年、2008年均获全国邮展大镀金奖;2008年获罗马尼亚世界集邮展览会镀金奖……得到世界级的集邮奖项,他却屡屡将奖金捐给扶贫基金。“集邮是我的爱好,能将爱好所得捐献给需要的人,我很高兴。”张烨这样诠释自己的行为。
如愿被聘为《中国警察集邮》编委
今年4月15日,《中国警察集邮》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了《中国警察集邮》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编委会由公安文联、省级宣传处、人民公安报记者以及大学教授、集邮骨干等16人组成,张烨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作为集邮骨干被聘为编委,负责全书20页码的征稿和集邮知识把关等工作。
得知自己被聘为《中国警察集邮》编委后,张烨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他表示,能够把自己深爱的公安工作与集邮爱好相结合一直是他的愿望,现在得以如愿,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将在今后的业余时间里,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集邮这个爱好融入丰富的警营文化中去,来带动更多身边的人,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携手打造无锡警察精彩的八小时外生活。
多年集邮感悟深刻
30年的集邮路,张烨已经牢牢地把集邮与公安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做好公安交警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他积极参与公安系统的集邮文化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悄然提升了文化素养。
张烨的业余时间大多数用来与邮票打交道,他欣赏研究邮票,与同行们交流心得体会;撰写集邮研究文章,充实文化知识;编组邮集参加各级邮展,开阔眼界……这些日常的点点滴滴使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在张烨的影响下,一些交警同志也开始喜欢集邮,并经常利用业务时间,来找他交流学习,张烨在警队中的人气越来越高,队伍的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工作中也充满了默契。此外,由于张烨是江阴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全国公安邮协理事,他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全国公安系统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朋友,在讨论集邮话题的之余,切磋工作,探讨业务,并积极介绍家乡无锡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成为了一名地道的城市形象推广大使。(政治部宣传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