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十年树木,百年复旦——记复旦大学百年庆典大铜章(黄沙吹尽)

[日期:2010-05-06] 来源:  作者: [字体: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0年5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世纪复旦,声名鹊起绝非虚名。莘莘学子孜孜以求,师长拳拳诲人不倦,一时海内群贤毕至,四方青年才俊云集,演绎出一幕幕中华民族求民生,求生存,图发展的民族振兴自强的活剧。今日的复旦,走完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岿然屹立“和欧美大学教育并驾齐驱”,是几代复旦人的努力不断实现着先哲们教育救国,振兴中华的夙愿。

    为庆祝复旦“百年寿诞”,由上海造币厂制作了“复旦大学百年大铜章”。此章题材和制作系出名门,设计古朴典雅,雕刻工艺上乘,运刀流畅而无滞涩之感。复旦铜章的设计将创校的7位先贤,镌刻于铜章的正面,俨然尊师爱道的绝好诠释;华章背图由象征复旦综合大学特征、鼎足而立的文理医学科的符号浮刻雕塑而成,宣明其多学科教学相长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盈盈一握的设计空间,将治学、做事、为人的教育方针,以及端正的学术态度和严肃的治学精神蕴含其中,再现了深远的意境和内涵,显露出智者的襟怀和心胸。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立校百年,流芳海内外,说其桃李芬芳誉满天下并不为过。区区900枚发行量,对于这样一所成名百岁的名媛闺秀不足言量,且以往高等学府发行能以百年为题的庆典铜章并不多见,记忆中清华、北大而已。该章制作与清华、北大百年铜章不可同日而语,就其艺术性而言可以称作开高等学府大铜章设计之先,创意中融进了作者对先贤们的景仰和崇敬,几代智者的群像跃然章上,在我国铜章制作史上并不多见。再加之铜材的特性古朴而高古,使人感觉到复旦大学像一本厚重的历史篇章,渊博而饱具内涵。

    江浙一带名流荟萃,复旦由于地僻江南,生源相对集中于人文富庶的江浙。南方人的精明和灵气,与景自天成的江南秀色交相辉映蔚然成趣,累累硕果精华集粹;上海乃是我国近代开埠较早的海口通商水路码头,开洋务风气之先于内路诸省,故复旦人才辈出,海外谋发展者众。其中又有大批不忘桑梓的仁人志士,北雁南归乡土不弃不落候鸟风范。此章的意义就在于它成为对那些星罗棋布般散落在世界各地,使海内外华人世界更添锦绣风采的复旦学友,发轫于斯,成就于后的最好写照。

    江南好,最忆是江南,江南的灵气秀色,江南的文化底蕴,钟情于日月光华的复旦一身,可谓天佑复旦。复旦盛名,一时无俦,成为江浙一带有志青年追求知识,追求自我,与世争雄,奋发向上的一时不二之选。成长与斯,发祥于斯的复旦,挟百年开基立业之威,振鲲鹏穿天击水之势,雄恃江南。从这枚百年华章上我们仿佛看到马相伯发凡起例,筚路蓝缕,殚精竭虑在为学治学之道的勤苦耕耘;仿佛亲手触摸到七位师长,胼胝砥砺用各自长期的人生体验和思想积累,开辟近代教育改革的荆棘之路。今日“重温马相伯先生“毁家兴学”的感人事迹,感受其办学理念的博大精深,体悟其教学实践的高超艺术,追忆其办学过程的艰难曲折,总结其治校管理的智慧创新”,我们都不能不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感怀。斯人已逝,徒留唏嘘无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里借用毕加索的一段话结束此文――“对于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一切都应该去创造而不是去重复”。自铜章设计感言:作品打破传统和古典的循规蹈矩,以铜章这一新奇、生动的艺术形式德艺双馨地表达了一种传统和现代精神的契合,且表现得异常理性和感性。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精制币的保存(下)(杨萌)
下一篇:半世纪前伦敦女子纯洁夜生活照片 将被拍卖(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