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山西学者廓清“唇亡齿寒”典故中古通道原貌

[日期:2006-12-3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

    新华网太原12月30日电(记者吴琼 原碧霞)山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靳生禾、谢鸿喜经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近日考证出“唇亡齿寒”之典故即“假虞伐虢”古战场的关键古通道“颠軨坂”的确切位置,并发现了古鄍城等重要遗址。

    春秋时期,地处今山西南部的晋国为打通向中原发展的通道,借道虞国去讨伐虢国,虞国最终唇亡齿寒也落得灭国的悲惨下场。这个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晋国所借之道等关键地点如今何在,却因历史文献语焉不详或是地名的变更而谜团重重。

    靳、谢两位教授考察地形及参考文献后得出结论,晋南下中原必须跨越中条山脉和黄河两大天堑,除颠軨坂这一战略通道外并无他选。颠軨坂地处虞、虢两国之间,且易守难攻,使得两国一南一北互为犄角,呈唇齿相依之势。    两位教授经过对古文献的研究,提出“颠軨坂”(或称虞坂)实有广义、狭义之分,解决了“颠軨坂”历来概念不清的问题。两位教授总结认为,广义的颠軨坂是指由河东盐池(今运城盐池)起,穿越中条山并直至黄河北岸的茅津渡这一长段区域;狭义的颠軨坂则指由古虞城南行,大约沿着当今209国道一线,经軨桥村、傅岩,直至茅津渡,长20余公里。可以说,颠軨坂就是该段209国道的前身。

    “假虞伐虢”的重要战事发生地如鄍、下阳、上阳、虞城所在历来众说纷纭,此次也由靳、谢两位教授一一考证清楚,均在颠軨坂一线,而古鄍城就是颠軨坂的终点茅津渡。

    靳生禾为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研究所教授,离休后同太原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教授谢鸿喜合作,致力于中国古战场研究,自1992年以来已先后发现战国古雁门关、春秋战略重镇羁马、晋阳古战场等20余处遗址。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包括5位皇帝"御笔"的清代书画作品亮相沈阳
下一篇:英邮局将发行“甲壳虫”乐队邮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