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全球没一家博物馆赚钱 鼓励民办非降低准入门槛

[日期:2010-04-30]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0年04月30日 10:36:16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观点

    □民办博物馆的成立相对容易,但运营费用却很高,这是实情。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全世界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

    □解决民办博物馆的资金困局需要创新思路。政府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进行资金上的支持,是比较可行的方式

    □民办博物馆的主办方应该理性地看待自己面临的问题,量力而行,而国家急需制定一部法律,使大家有法可依 

    主持人:记者  杨雪梅

    观察家:宋向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刘超英(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 

    申办需要理性

    鼓励博物馆民办,并非降低准入门槛

    主持人:前两篇报道中,反映了天津、安徽和云南等地一些民办博物馆的现状,一方面,大家对民办博物馆迎来“春天”而振奋,另一方面,似乎在资金与名分上,还陷入困局。据两位了解,这种情况是否普遍?

    宋向光:民办博物馆的成立相对容易,但运营费用却很高,这是实情。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全世界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保障支持。比如现在的民办博物馆主要靠门票收入,不允许买卖已经注册的收藏品。民众参观博物馆的意识刚刚培养起来,而现有的民办博物馆大多为专题性质,与公众的需求有一定差距,所以几乎是门可罗雀。再加上缺少专业指导,博物馆成立之后的发展也往往带有盲目性。因此,尽管国内有一些非常好的、成规模的民办博物馆,但仍然只是少数。

    主持人:在欧洲,博物馆的准入制度十分严格,英国要求登记的博物馆必须有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构、一个可接受的财务基础和遵守一切法律、计划和安全的条件;法国的博物馆准入制度也是强制性的。那么,国内申请民办博物馆,门槛高不高?刘处长曾经见证了北京也是全国第一家民办博物馆的注册,您又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刘超英:事实上,对于民办博物馆的注册申请,我们至少会拒绝三次以上。我们会告诉申请人政策情况和注册后可能面临的困难。因为只要注册为博物馆,社会就会有相应的约束:比如,必须按时开馆且达到一定天数,必须保持环境卫生等。维持民办博物馆的运营,也许有着很多艰辛,但观众不会因为是民办的博物馆就降低对展览的要求。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一方面,但是必要的办馆资金和运行经费是成立博物馆最基本的门槛。不过,据我了解,从全国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成立到如今,北京已经有30多家民办博物馆,还没有一家因支撑不下去而关闭,也没有一家从事过倒卖文物等违法行为。因此,我对私人办博的热情,还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1] [2]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佳士得春拍将呈现逾2000件珍品 总估值15亿港元
下一篇:收藏家队伍"星光闪耀" 明星也好"高龄"家具(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