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克拉克瓷寻根问祖数百年 觅得漳州是故乡(图)

[日期:2010-04-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0年04月26日 11:05:33  来源:海峡都市报

pic_15.jpg

    说起瓷器,人们大多先想到德化、景德镇。

    说起青花瓷,人们耳边也大多先响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的流行歌曲。殊不知,自宋元以来,八闽大地上遍布的大小窑址出品的瓷器,在国外备受推崇,其中漳州窑出品的青花瓷在明清更是盛极海外。本报21日报道的《南澳Ⅰ号出水数百件漳州平和窑》的消息,就引来众多关注。不少读者表示,希望对漳州窑有更多的了解。

    南澳Ⅰ号是正在广东南澳岛附近海域发掘的一艘明末清初的沉船,被列为国家2010年水下考古重点项目。一件件瓷器从沉寂400年的沉船中被打捞出来后,再次引起轰动,其中不乏漳州窑的身影。

    然而漳州窑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或许是“克拉克瓷”。这数百年来在海外备受推崇的中国瓷,直到上世纪末,才找到故乡———闽南山间的漳州窑。

  克拉克瓷 

    有了它,拍卖时就有好行情

    洋味十足的中国瓷

    在和陶瓷相关的古代船舶中,“克拉克号”或许是最为著名的了。四百多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发现大量中国瓷器。之后在米德堡和阿姆斯特丹公开拍卖时,这些瓷器引起轰动,东印度公司轻易赚到三百多万荷兰盾。不过由于不明产地,这些中国瓷器有了个洋名儿“克拉克瓷”。此后,凡有着“克拉克瓷”标签的瓷器,在海外拍卖市场都有特别好的行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400年的中国瓷到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少是与“克拉克瓷”风格一模一样的青花瓷器。

    这些青花瓷有着共同点,大都碗底粘沙明显,纹饰流畅随意,而且青花花色偏黑,但与明末清初同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相比,总体不如其精致。

    阴差阳错的大发现

    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盛产于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罕见收藏。尽管“克拉克瓷”出名了几百年,但源头究竟在哪,一直困扰着中外瓷器专家。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寻找名为“漳州器”的米黄色釉瓷器及其窑址,故宫博物院曾派出一个考察小组到漳州进行调查,却阴差阳错地发现这一地区有生产青花瓷的古窑址。之后,当地文管部门开始调查,采集大量瓷器标本与国外的瓷器进行对比研究,并初步得出“克拉克瓷”原产地在漳州的结论。

    20世纪90年代,福建平和南胜、五寨明清古窑址找到“克拉克瓷”、“汕头器”的窑址和销往日本等国的实物标本的消息开始不胫而走。国内外陶瓷界欣喜万分,众多目光顿时投向平和这个平素不为人所知的闽南山区县。其时,日本关西地区也出土了一批“产地不明”的青花和彩绘瓷器。中日两国学者共同在漳州进行考古发掘,最终确认瓷器的产地就是漳州。这也彻底解决之前陶瓷界的诸多疑问:“克拉克瓷”源头大多就在漳州窑。



[1] [2] [3]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韩首届"方寸之间"小油画展将在北京"798"举办
下一篇:世博会金银纪念品受热捧 名厂产品市场认可度高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