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7把银匙我还保留着,尽管它们和我后来的收藏相比,并不见得精美、特别,但如果不是它们当初给我的惊鸿一瞥,我也不会开始走上收藏银匙子的道路。”孙冬黎感叹地说。
不同银匙子背后各有故事
当孙冬黎在记者面前摊开这300多把银匙子时,记者还是被那阵势给吓到了——一张长2米、宽1米的长桌排了十分紧凑的13列竟然还摆不下银匙子。孙冬黎半无奈半开玩笑地说,这343把银匙子在家里很多时候是被收藏起来,真要将它们全部一一展列,那估计得“牺牲”家里一整面墙。
这343把银匙子无一把图案重复,它们有大有小、长短不一,更有镏金、镀银、纯银之分,每一把都可供人细细观赏,好好仔细玩味。孙冬黎说,在收藏了那7把银匙子之后,她开始有意识去查阅、了解欧洲银匙子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才了解到,银匙子背后的故事真不少。
欧洲银匙子按用途来说,可分为实用型和纪念型。实用型即欧洲人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各种匙子,最常见的如茶匙、咖啡匙、汤匙、沙拉匙等,这些银匙子因为制作精美或者出厂的厂家、品牌不俗而成为民间收集的目标。
而另外一种纪念型银匙也十分普遍,它更多是被人买来观赏、收藏,实际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较少。在欧洲,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郡(类似我国的“省份”)甚至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纪念银匙,可以从银匙柄头上的不同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动物、国徽、郡徽、市徽来判断它们来自哪里。孙冬黎随手挑出几把,一一向记者介绍:“比如这把大笨钟造型是英国的,这把有袋鼠图案的来自澳大利亚,四叶草是爱尔兰的标志之一,所以这把四叶草造型的银匙子毫无疑问来自爱尔兰。”
“为了纪念一些有意义的历史事件、节日或者重要人物,也会有相关的纪念银匙子推出。”孙冬黎继续向记者介绍,她在荷兰一个风车小镇的古董店里花了40欧元,淘到的一把1940年制作的纪念当年荷兰女王全国出巡典礼推出的纪念银匙子。这把银匙子造型别致,匙柄复原了当时荷兰女王的马车,用了10匹马13位随从的盛大场面。
而一些家族、个人为了纪念生日、重要事件、节日等也会找工匠制作纪念银匙子,当然做工的精细程度、用料选材则根据各自的喜好、经济实力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欧洲的谚语中,含着银匙子出生的孩子意味着这孩子天生衣食无忧,拥有财富,因此欧洲人向来有送孩子银匙子的习惯,而且通常还会在银匙子上刻上孩子的名字。在瑞典,银匙子一直具有特殊意义,当一个小孩受洗礼时,一柄银匙子常常是受洗礼物,直到今日依然如此。
了解了银匙子背后的故事再去收藏、观赏,就能发现更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哪把银匙子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制作的,银匙子的年份又是多少等等,可以更好判断哪些银匙子更有纪念价值。
海外淘银匙子三个渠道
孙冬黎说,在欧洲各国的旅游景点都能见到崭新的纪念银匙子出售,但如果想在欧洲淘古董银匙子,则主要有3个渠道——跳蚤市场、古董店以及网络。
跳蚤市场不用多介绍,只要到欧洲,在一些颇具传统的城市老街上,就有各种形成了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跳蚤市场、周末集市。它不是那种脏乱差的市场,反而在这里能淘到各种各样精美的欧洲古董、手工艺品。银匙子是跳蚤市场的主角之一,经常能见到各种小摊上成把的银匙子随意摆放,新旧程度不一,甚至许多银匙子因为年代久远又缺乏保养而变得“灰头土脸”不易被人发现,所以在跳蚤市场淘银匙子绝对需要一双慧眼。“不过,这也增加了我淘宝的乐趣,因为说不定你就能用一个超低的价格从哪位不识货的摊主手上,淘到一个颇具收藏价值的银匙子。比如我就用5英镑淘到过一把100年前的银匙子。”孙冬黎说。
古董店也是游客淘银匙子的主要渠道,而且能发现不少好货,因为古董店里出售的银匙子大多为店主精心淘回来,并清洗处理过的,卖相更好了,当然价格也就不便宜。“有时好东西可遇而不可求,真碰上自己喜欢的好东西,即使价格高一些,我也要节衣缩食买下来。”孙冬黎笑着说,在这样的古董店淘银匙子,如果是“福利店”的话是不能讲价的。福利店即是由教会组织或慈善机构所开设的店,收益全部是捐来做慈善福利事业的,所以这样的店不能讲价,标多少就是多少,能接受就买,不能接受只能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