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我的集邮已离不开网络

[日期:2010-02-23] 来源:阮嘉金的博客  作者:阮嘉金 [字体: ]
近来较轻闲,便时常上网。由于喜爱集邮的缘故,因此,光顾最多的自然是集邮方面的网站了。

  

       

       网络的确改变了我的集邮生活。以往,我邮购邮品时,只能用电话、信件或汇款单的附言预定,麻烦很多。我是南方人,普通话讲得不标准,用电话预定邮品,对方因听不清我的话,常预定错了邮品。用信件和汇款单的附言预定邮品,邮路的延误,又常常使预定邮品售缺。真是有说不尽的烦恼。最恼人的还是常常买瞎了邮品。你是依据邮购目录的文字叙述,而无法见到邮品的真面目,只能凭着感觉去订货,买回的邮品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全靠运气了。这好比旧社会的媒约婚姻,娶回来的新娘到入洞房揭头盖时才知道是俊是丑。现在的情形可不同了。有了网络,许多烦恼便烟消云散。

 

  在网上预定邮品,你只要鼠标轻轻一按,订单即刻达到。不仅节省话费、邮资,而且免受跑邮局寄信之累。如果邮票社有网站的话,在网上订货就更方便了。你打开网站,先搜索所需的邮品名称,再点击邮品的图片,千里之外的邮品图片,通过网络就神奇般地十分逼真地呈现在你的眼前,任你挑选,合适了就投放在网上的购物车里。提交订单后,对方电脑立即自动给你发回一封订货存根电邮,隔不了几个小时,对方再发来一封电邮,确认预定邮品的清单是否有误、是否有货和所需汇款金额等。真是快捷、准确、方便。犹有“独坐电脑前,任购四方邮”的感觉。我的专题展品《光》大多数邮品,就是通过5iyu.comshaoling.net51gu.comtaobao.com等网站邮购的。

 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我的专题展品《光》有幸入选。《光》展品翻译是件最苦恼的事,专题知识涉及光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和医学等,专业名词多,并且这些专业名词也不常见,难于翻译,一般人难于胜任。距展前1个月,我还没找到合适的翻译人选,通过种种努力,《光》展品的英文最终有幸由曾在美国留学、现在美国工作蒋卫东博士翻译,才解了我燃眉之急。当时,我把《光》展品的中文版传到美国,蒋博士再把翻译好的英文版从美国传给我,这一切全靠神奇的网络。

 我身居油区的前线,交通不便利,订的集邮报刊来得很不及时,想通过报刊尽快了解国内外的集邮新闻和动态,很困难。有时候到手里的集邮报刊杂志距发行日晚1个月,往往是“新闻”成“旧闻”,“动态”成“死态”了。有了网络,我能在报纸没来的时候就知道有关集邮新闻和动态。比如,在洛阳举行的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当时,我很想知道自己展品的获奖情况。2009414日,上专题集邮信息网的邮展信息栏目一找就知道了。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身边的邮友总是难于相聚在一起,一个人关起门来拿着放大镜,孤芳自赏,实在乏味。而网络则给我提供了探讨和交流的好机会。在网上,我意外地遇到了久违的邮友,同时,我还结识了一批新邮友。在专题集邮信息网和专题邮友的论坛上,我和天南海北的集邮爱好者,猛侃神聊,尽情发表各自对集邮的看法、感想和体会,一同分享集邮的乐趣。

网络,给我的集邮带来无穷的欢乐。现在,我的集邮已越来越离不开了网络了。

 

 

作者:阮嘉金。世界集邮展览金牌得主。出生于福建福鼎,工作于河南油田,致力于集邮研究。全国专题邮友联谊会副秘书长,寰宇邮缘网专栏作家。漫步网络,笑傲邮坛。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金币总公司参加第39届国际钱币展
下一篇:从《集邮》发行量 猜中国真正集邮者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