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 上海李锦林
杭州,2006年金秋十月。 西子湖畔的邮政宾馆,蜀陵邮学研究会(以下简称“蜀陵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开得热气腾腾。 三个月后,蜀陵会会刊从大16开8版报纸型的《蜀陵》,改为大16开28页杂志型的《蜀陵·现代集邮》。总第1期于2007年1月出版,主编为蜀陵会副会长马成群。改刊后的《蜀陵·现代集邮》为双月刊(全年5期),封1-4彩印。刊物设“蜀陵论坛”、“邮学琼林”、“方寸评弹”、“学步邮苑”、“韫封藏戳”、“邮讯速递”、“我爱我家”、“诗海画源”、“万金家书”等栏目。由于蜀陵会倡导在会员之间“交以诚、待以礼,循正道以求乐世;重邮德、讲信誉,避污染而得高洁。以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集邮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因此,蜀陵会会刊不刊登与集邮无关的文章、不刊登与蜀陵无关的邮人邮事、不刊登对现任领导人歌功颂德的邮文,旨为突出蜀陵会“文明快乐、和谐互尊”的办刊特色。 截至2009年12月,《蜀陵·现代集邮》共出版15期。其中,影印出版《济南老邮刊〈新生邮刊〉特刊》1期。在这15期中,不乏名家大作。如:总第1期王景文的《一封清末实寄信记录两处古学堂》、总第2期汪代保的《2006年纪特邮票发行的三大特点》、总第3期刘方宣的《现代集邮一一集邮理念的更新》、总第4期万石诗的《集邮及其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谈》、总第5期叶士昌的《为“十七大”邮票叫好!》、总第6期邵林的《〈王景文集邮学术文选〉序》、总第7期郭祥贵的《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第8期陈瑞辉的《汶川大地震 蜀陵献爱心》、总第9期邱荣经的《纪念邮戳记载历史的辉煌》、总第10期李少可的《满足与遗憾并存 快乐与疲惫同在一一南昌观展记》、总第11期王大绪的《我所见到的灾区临时邮政》、总第12期艾民的《博览世界邮展 相约牡丹花城一一蜀陵邮学研究会会员洛阳聚会纪实》、总第13期张家禄的《张恺升向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捐赠文献一一鼓励我捐赠邮书》、总第14期管载仁的《新生邮票会的功绩一一纪念新生邮票会成立60年》等。《蜀陵·现代集邮》每隔两年就出一本合订本。2007-2008年合订本已于日前问世。此外,蜀陵会还出版《蜀陵会员通讯》共5期。 长期以来,蜀陵会会刊一直披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是因为蜀陵会会刊每期印量都极少,加以蜀陵会会刊又从不对外出售,集邮界知之者少。2006年夏,在由南京市集邮协会、文献集邮研究会以及邮发一报四刊联袂主办的“我心目中的2005年‘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活动中,《蜀陵》以5466高票数从30家集邮报刊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膺全国“十优”集邮报刊称号。从此以后,《蜀陵》引起了集邮界的广泛关注......
(字数:1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