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对老虎又爱又怕 北方称虎头鞋为“猫鞋” 图

[日期:2010-02-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0年02月20日 09:02:02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清代银质虎头饰。旧时富贵人家的孩童佩戴胸前祈求辟邪保平安。

清末民初虎头帽,小孩戴上龙精虎猛。

清末民初虎头鞋。

  对老虎又爱又怕 北方称虎头鞋为“猫鞋”

    宋代影青龙虎双耳瓶、明代根雕老虎、清代银质虎头锁、清末民初虎头鞋、虎头帽、人物武财神伏虎瓷雕……虎年伊始老虎题材收藏又成民间收藏的热门话题。昨天,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广州收藏爱好者邹永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几件老虎题材的珍藏,带出一段千姿百态的虎故事。

    “自古以来老虎在我国民间一直深受百姓的喜爱与崇拜,老虎的民俗含蕴更多的是用来驱邪与祈福,早在汉代,就开始出现除夕画虎于门的风俗,从此开了老虎上中国民间年画的先河。虎不但全身入画、入瓷、入雕,虎头图案还是民间艺术家喜好的创作的重要元素。”记者看到,在邹永生的虎藏品中,年代最早的是一只宋代影青龙虎双耳瓶。

    主人介绍,古人常以虎的兽面形装饰在器物上,但将整只老虎直接搬到花瓶上并不多见。从图案看,瓷质双耳瓶上的老虎形态逼真并且动感十足,可见当年画工精巧,据此也能推测到在当时老虎可能是寻常容易见到的动物。

    根据邹永生对民俗历史的研究,因为虎被赋予驱邪镇宅避灾的寓意,古往今来老虎图案一直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装饰品和实用物。在清朝,老虎头银饰成为富贵人家孩童佩戴胸前的保护神。而在民间,老虎图案被巧妙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百姓让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凶猛的老虎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威武又笨拙可爱,寓意孩子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活泼。

    在主人展示的所有藏品中,一件清代银质虎头饰尤显珍贵。看上去银质虎头饰上的“王”字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两颗呈现夸张对称的大虎牙气势凌厉。邹永生说,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而汉字中的“王”字正是因为老虎而来的。“在过去,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往往佩戴它来辟邪恶保平安。”

    “明明是老虎,南方人称作‘虎头鞋’,而在北方一些地方,却将其称作‘猫鞋’,”“或许就像‘叶公好龙’的故事一样,人们对其又爱又怕的缘故吧。”邹永生说。文/图 记者 黄丹彤 通讯员 邹旭恩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双节重叠火了黄金奢侈品 广州7天吸金4亿元
下一篇:春节西安博物院举行“中国古代灯具文化展”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