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痴迷专题收藏 探索方寸世界

[日期:2010-02-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痴迷专题收藏 探索方寸世界

记内江市集邮协会理事--王凤澡

内江日报记者---黄慧 文(2010年2月7日)

     王凤藻爱好收藏已有25年,对收藏颇有见地。他认为,收藏要形成专题,才能达到更深的深度。所以,他——

  81岁的王凤藻是江苏松山人,现居市中区“南山佳苑”。王凤藻曾在上海机床厂工作,1965年,在支援内地三线建设时,全家从上海迁到内江,到内江机床厂工作。王凤藻笑着说起自己小时候的爱好:“小时候就喜欢收集香烟盒里面的‘洋片儿’,那些画都很好看,后来还收集了《新民晚报》、漫画、电影说明书等好多东西。因为内迁,那些东西都没有保留下来,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可惜呢。”

  1985年,王凤藻开始集邮。当时,他没把收藏作为追求,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适当买一些。他利用出差的时机,到各地的收藏市场去逛一逛,也有所收获。说起那时的情景,王凤藻多少有些遗憾:“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的好东西很多,像‘猴’票、‘梅兰芳’等邮票,就是因为不了解,错过了收藏的机会。” 王凤藻从书橱中拿出一本专题邮册:“现在,我只做邮品和火花专题。目前正在做的,是《长江》、《长城》邮品专题。”

  在家里,王凤藻为自己留了一间藏品室,室内4个书橱里全是他的书籍资料和藏品册,书橱顶也放满了资料夹和藏品册。王凤藻打开一个书橱:“爱好收藏后,我开始系统学习收藏知识。《中国集邮大辞典》、《新中国邮票鉴赏大辞典》、《实用收藏全书》等等,都是经常要看的。”看书是一个方面,王凤藻还要订阅报刊,每年从退休工资里拿出几千元来预定新邮,与藏友交流。

  《长江》专题收藏是王凤藻的得意之作,专题由邮票、实寄封和明信片构成,分为“长江源头”、“入海口”、“三峡建设”等7个部分。专题从“青海风光”开始,长江进入“三峡”后,王凤藻把邮人郑南初自制的《早发白帝城》风景明信片也纳入其中。王凤藻一边翻看,一边介绍,专题邮册里有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关心三峡建设的藏品,有三峡工程建成通航、发电的明信片。“要集成一个专题,需要花很长时间,要查看很多资料,要精心设计专题。这个专题中还缺少两张明信片,为了参展,我还专门向朋友借用了两张,才组成一个完整的专题。” 王凤藻细心地收好藏品册后说。

  火花专题收藏也是王凤藻的爱好之一。1990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外地一位火花收藏者季之光来到内江,他带来的藏品很丰富,有国内外的火花,而且都形成了专题。看了季之光的藏品,也促成了王凤藻收藏火花的兴趣。

  10来年时间里,王凤藻收集了《红楼梦》、《中国名砚》、《金陵盆景》等几百套火花。有清末民初的实物火花、巴蜀老火花,还有印刷精美的《毛主席用瓷》、《十二生肖》等艺术火花。有一次,王凤藻在市场上看到一套火花《根雕》,但在印象中,自己好像有这样一套,却一时不能准确判定。思虑再三,王凤藻还是把那套《根雕》买下来了。回到家,他翻开收藏册一看,还真的没有新买的这一套呢。

  翻看王凤藻的火花,可以说是赏心悦目、增长知识:花卉、人物、剪纸、杂技、生肖等等,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王凤藻欣赏着自己的藏品:“老的火花是火柴厂设计的广告画,现在火花已经艺术化了。我的火花有的是在市场上买的,有的是与藏友交换的。”

  已是市集邮协会理事的王凤藻总结自己的收藏经验时,并不以藏品升值为喜:“靠闭门收藏是不行的。要加强资料的交流,扩大知识面。要多看展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还有就是要加强整理,一个专题只有靠不断整理、选择、充实,才能突出主题。”

内江市集邮协会理事大千集邮、集卡名家王凤藻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藏品赴青岛交流展出
下一篇:收藏成痴 乐在其中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