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劈头盖脸霸王章 乾隆钤印作品拍卖收藏考察

[日期:2010-01-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0年01月18日 09:03:05  来源:人民日报

《王羲之姨母帖卷》  

    刚刚过去的2009年秋季拍卖中,无论海内外,中国书画都是一片火红,其中尤以中国古代书画令人瞩目。所以如此,就在于一些清宫旧藏作品的面世,就在于作品上面那些沉着而又耀眼的乾隆鉴藏宝玺。

    真的是一玺值千金吗?真的是一玺定乾坤吗?

  著录手段的优与劣

    在善本图书与书画名迹上钤印,以为鉴定、欣赏、收藏之标识,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刻子母连珠文印,四处加盖。宋徽宗的“双龙小印”、明代几个皇帝都用的“广运之宝”也是广为运用。当然,清朝乾隆皇帝在这方面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鉴藏印到底有多少,至今也没有个准数。除了当皇帝时常用的五玺、八玺,当太上皇用的印玺外,他还有用于纪录收藏地点的宫殿玺、用于表达欣赏状态的格言诗文玺,还有放置宫内各殿、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处,以方便即兴创作、御题诗文时使用的印玺等等。据说,乾隆钤盖的鉴藏印,少则一方,多则十余方。

    乾隆皇帝这些鉴藏玺用于何物、用于何处,都是有规定的。据故宫的专家介绍,《石渠宝笈》收录的书画一般钤“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和宫殿玺。如果被鉴定为“上等”的,则加钤“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诸玺。《石渠宝笈重编》收录的又加钤“石渠定鉴”与“宝笈重编”玺。当了太上皇以后,乾隆又命人在一些作品上加盖了“太上皇帝”、“古稀天子之宝”和“八徵耄念之宝”诸玺。又据故宫图典经常引用的、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石渠宝笈所钤之玺》记载,乾隆鉴藏玺的使用格式是:作品“上方之左曰‘乾隆鉴赏’,正圆白文。左曰‘乾隆御览之宝’,椭圆朱文。左下曰‘石渠宝笈’,长方朱文。右下曰‘三希堂精鉴玺’,长方朱文。曰‘宜子孙’,方白文……”如此看来,乾隆鉴藏诸玺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制的,当年如果有人乱用,是有杀头之虞的。

    可是,就是乾隆鉴藏印玺这样的重要标识,在许多宫藏作品上,不仅钤用混乱,而且体现了收藏者在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下表现出的无知放肆与品位低下。

    在东晋王珣所书《伯远帖》上,应当左右分用的“乾隆御览之宝”与“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一顺而排在一起,完全没有了规矩。

    在唐人摹本《王羲之姨母帖卷》(见上图)上,“乾隆御览之宝”骑盖在前三行字的上面,中间的空白处,又填上“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十分霸道。

    在唐韩滉所作《五牛图卷》上,乾隆前后钤盖了至少八方印,把一张不大的作品填得满登登的,让韩滉笔下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消散了许多。

《浮玉山居图卷》(局部)

    可怜莫过元代钱选所作《浮玉山居图卷》(局部,见图),乾隆不仅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还把他的鉴藏印玺加钤其上,把作品上部的所有空白处,塞得几无插针之处。

    连乾隆皇帝喜爱的元代画家赵孟頫也难逃其辱。他的水墨长卷《水村图》不仅被乾隆题了两次“御题”,而且加盖了几乎所有鉴藏玺,多达十余方。

    明代陆治所作山水《仿王蒙还丹图》上,“乾隆御览之宝”一方朱红方印,大大咧咧,盖在画蕊顶部正中,无异于当头棒喝。清代宫廷画家的许多作品都享受了这“五雷轰顶”。



[1] [2]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金币总公司发行“中国金币金条(珍藏版)”
下一篇:意大利拍卖马拉多纳耳环 以25000欧元成交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