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燹使诸城刘氏对其始祖刘福的记载模糊
根据诸城刘墉家谱所言,该支刘氏在明代迁居诸城北七十里逄戈(哥)后,以农为业,明末兵乱,刘福的五世孙刘通遭杀身之祸,六世刘必显举家避难金陵(南京),诸城刘氏因家族发生重大变故,迁徙南京,家谱遭兵烬等原因,三百多年无家谱记录世系传承,对祖籍的准确地址记忆模糊。仅知道祖籍在淮上(丰沛萧砀),刘福八世孙刘统勋于清朝雍正八年接见阮学浩时相托:“君居淮上,幸留意访之。”但未果,乾隆二十一年,刘统勋写修谱时又必须说明祖籍,只好暂称其祖籍为“淮上”四县排在前面的“江南砀山县”。之后,诸武刘氏为查清祖籍,又先后安排两位亲属(刘墉堂侄刘志镐的岳父王倌和亲侄刘臻)任砀山县知县,在砀山县寻访祖籍地,也没有结果。清代乾隆二十二年,刘统勋到砀山、丰县、铜山勘修黄河水利工程之际,寻根问祖借宿刘小营刘氏中药铺,夜读刘氏家谱,走后发现留有题诗:“雨来桃花分外红,虎卧杏林正悬空,一夜未眠读族谱,今日方知来家中。延清题。”
刘大营残存地明代牌坊石墩。作 者:许砚君
诸城刘氏来丰认祖归宗
刘墉祖籍在丰县本是历史定论。但由于刘墉家族自清嘉庆十九年至今二百多年未修家谱,建国后,安徽、江苏邳州、山东多支刘氏称刘墉家族为其分支。二〇〇二年八月丰县黎照堂刘氏一行六人,携丰县刘氏三套家谱,一至三世先祖墓碑照片等大量历史资料,赴山东诸城逄哥庄,与刘墉家族代表共同考证后,签署《东武刘氏支谱叙》一文,明确宣布:“丰县刘氏三世祖刘福为东武刘氏始迂祖:东武刘氏家谱为丰县刘氏族谱之支谱,双方将《支谱叙》载于谱首。”二〇〇二年,刘墉家族代表到丰县刘大营参加冬至祭祖大典,认祖归宗。自此,每年派代表来丰祭祖。东武刘氏三世刘瑁的后裔山东茌平刘氏在谱碑中也作了以下记载:始祖刘福于明初由江苏丰县刘大营迁山东诸城逄哥庄,三世祖刘瑁之子刘本强于明后期迁居山东茌平县。至此,刘墉祖籍在江苏丰县刘大营被最终确认。(朱志庚 许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