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霍沛流讲古三十年 藏小人书三千册

[日期:2009-12-30]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9-12-30 10:21   南方都市报

  霍沛流对小人书都会精心照顾。每一套书,他都会将它们分门别类重新进行包装、装订。

小人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包含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人物档案霍沛流,生于1948年,本职医生,业余讲古超过三十年

  收藏小人书毕竟不是新闻了,在这个时尚更新如此之快的年代,甚至都有点过气的嫌疑,如果仍然讨论关于小人书的收藏价值或者收藏数量,着实没有多大意思。

  所以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当我奔着“讲古”这一目标前往霍沛流家中时,却意外地他的书房中发现了一个杂乱的、堆叠的小人书世界,以致差点忘了我来此的根本目的———但原来,他这几十年间收集的几千本小人书,与他的讲古生涯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裂的联系。

  讲古与小人书,原来是可以画上等号的。

  ■揭开面纱

  为讲古而发展起来的兴趣

  现在的成年人哪个小时候没有看过一两本小人书?在那个娱乐生活并不发达、连电视节目都不多有的年代里,看小人书几乎可以算是我们最大的精神娱乐。很多人收藏小人书,便是从小时候开始,霍沛流也是如此。

  所以他的那堆小人书里,至今还是从小时候保存到现在的“古董”。但真正把这门兴趣发展成“收藏”的,是他的另一个业余职业——— 讲古。

  霍沛流的职业是医生,但从1975年开始,霍沛流开始兼职电台讲古,至今已经超过三十年。电台讲古不像民间讲古,有表情和肢体语言,而仅靠声音去演绎,要把故事讲得形象生动,讲古的前期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自己能先把故事读透,以及增加、丰富讲古素材,霍沛流的一个辅助手段就是收集故事的小人书,从小人书中的图案找到讲古灵感。通过运用说书的形象思维,霍沛流讲古的时候,讲到哪里脑子里就能浮现相应的影像,十分有效。

  买书的过程也是一种乐趣。在霍沛流家附近,有时晚上会有一些卖小人书的流动摊档,他就蹲在那里边看边挑,还跟他们讲价钱,通过跟摊主的交流,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最后无论生意有没有做成,他都得到属于自己的乐趣,那是一种语言的锻炼。

  霍沛流还喜欢收集革命书,比如《平原游击队》《铁路游击队》等等。特别是晚上睡觉前看几页,直看得心情舒畅。边看还想起相应的京剧,并不由自主地唱起来,这便又是一个幸福的夜晚。

  一本小人书,画家大世界

  在霍沛流看来,小人书除了有收藏价值之外,还有历史价值。

  许多小人书的作者,现在都是有名的画家。以前,经济环境相对较差,生活环境也艰苦,许多画家出道的时候,默默无闻,都是靠画小人书为生。小人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包含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因为他们能够把一本可能很复杂、很多情节的书,浓缩成一本或几本小人书里,多么不容易,这本身就是一个艺术行为。

  小人书里面有很多名家,林墉、伍启中、苏华等最早的作品都有,这些都是名家们出道时的原始作品。这听起来是一件多么令人感觉愉悦的事情,先不要论它们的价值———因为你需要它就值钱,不需要它就不值钱———能够收藏到他们以前的作品,收藏的人开心,画家们应该也会感到开心,何乐而不为?

  镇宅之宝:四大名著

  连霍沛流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收藏了多少小人书。家中书房里好几个柜子都塞满了,塞不下的,就干脆在柜子旁又无遮无挡地摞起来,摞了有好几叠,还有柜子顶上,触目所及全都是小人书。

  要清查这些小人书的具体数字,断是个巨大的工程,霍沛流从来没这个打算。毕竟几十年下来,已经收藏超过三千本了。最让霍沛流引以为豪的,是手头上完完整整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这四套“镇宅之宝”的收集也颇有些曲折。《红楼梦》收集了很多年,只差一本,终于让他在宝华路的旧书摊上找到了,店主是个老人家,做生意可一点不含糊,开价六十块——— 想必这老人家也是把霍沛流看了个脸熟,知道他在小人书上的执着,一分不肯减。霍沛流于是为自己找了个借口:六十块,买就买吧,省其他好了。而且小人书欠一本,整套书就不完整,不值钱了。

  在兴趣爱好这方面,男人拥有如女人对衣服一样的慷慨大方。

  对于小人书,霍沛流的照顾可一点也不少。每一套书,他都会将它们分门别类重新进行包装、装订,每个封套上都有一张特制的统一标签,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集数。

  小人书永远的敌人

  在收藏小人书这件事上,霍沛流有个永远的敌人———当然不是对这个“事业”并不太赞成甚至差点把他的小人书当破烂卖了的霍太太,虽然在霍太太看来,这些书滋生蟑螂,破坏环境卫生,扰乱家庭治安;也不是那些要跟他抢购同一本小人书的志同道合者,而是蟑螂。

  对,就是那些无孔不入,躲在书柜里,把他的小人书当成大餐的蟑螂。相信对于这种小东西,许多人和霍沛流一样痛恨它们。但霍沛流对他们的深恶痛绝来得更深刻些,特别是在它们把他的宝贝书咬得面目全非以后。《三国演义》就被它们咬烂了一些,还有《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铁路游击队》都被它们咬烂了。

  在霍沛流看来,这些蟑螂已经聪明得近乎有智商了,它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躲着,什么时候可以出来。通常男主人离开家的时候,它们开始占踞地盘,而当男主人一进家门,打开柜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只也不见了。

  蟑螂药是早就失效的,即使神奇药笔也派不上用场。不知道是不是吃了太多“古董”营养过好的原因,它们已经开始变异。前几天霍沛流刚在书堆里发现四只蟑螂,特大、长形--正常的蟑螂是宽形的,但是它们是长形的——— 样子很有些吓人。

  霍沛流咬牙切齿:我不怕它们,我恨它们。但是他又想了想:不过它们也没东西吃,没办法,暂时先共存着吧。

  ■藏家心得

  哪里淘小人书

  作为一个资深的小人书收藏者,霍沛流有自己一套收集小人书的方式。

  1 旧书摊及旧货市场

  这大概是最被普遍采用的收集渠道了。许多旧书摊里都有小人书卖,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内容相对齐全,甚至很有可能找到一本你踏破铁鞋寻觅无果的“漏网之鱼”。因此,宝华路上的旧书摊、海珠桥脚的旧货市场以及“天光墟”,都是霍沛流常光顾的地方。这些地方书的要价都不便宜,几十块一本,因此需要跟他们讲好话,让他们便宜一点卖给他。

  缺点:价格较高。

  2 “收买佬”

  被霍沛流注意上的另一类人是“收买佬”———也就是收破烂的人。别小看这些常从你家里收购废品的人,他们手头可常常会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好东西———虽然相对于卖掉它的人来说,那不过是不值一名的破烂,但在其他人眼里,分分钟可能就是“宝”了。为了拿小人书,霍沛流时不时会和“收买佬”们打打交道,提醒他们如果收到小人书就卖给他。

  缺点:不固定

  3 外省小人书集中地

  省内广州以外的一些旧货市场,还有省外一些城市,比如贵阳安顺,都是小人书相对集中的地方,因此如果有机会前往上述地方出差,霍沛流都会前去淘宝。

  缺点:出行成本太高

  4 人际关系网

  这一点在霍沛流看来是极其重要的。自己一个人能够接触的范围毕竟有限,但如果大家都知道你有这个爱好,都愿意帮你留意,那就不一样的。周围的亲戚朋友们都知道霍沛流收藏小人书的爱好,因此也会处处帮他留意,并随时提供相关的信息。有一次单位分几批去贵阳,第一批前往的同事回传给他重要的消息:看到有他想要的小人书。他获悉后立刻写下所缺书的目录,前往扫货。

  缺点:只能作为信息来源渠道的补充,而不能作为主要来源。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刘毓 实习生 黄永欣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邹卫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80后美女收藏家收藏小人书2万册
下一篇:009年册系列产品(图)(2009.12.31发行)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