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枚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问世,至今已有三十年。回顾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发行机构还是市场消费者,都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 首先,发行机构经历了从尝试阶段到探索阶段再到成熟阶段的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早期尝试阶段是以出口创汇为目的;探索阶段则是从出口创汇转为国内销售的摸索阶段。而这个时期,由于处在探索时期,所以无论在题材、发行量、规格上都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年发行计划最多达23至24个项目,品种多达132至153个,给市场消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市场呈现典型的“熊市”特征。到本世纪2002年,发行机构经过对市场的反思以及战略调整,使贵金属纪念币发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于此同时,市场需求也从单一的纯收藏,逐步的扩大到投资、礼品等领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繁荣的背后,问题依然存在。在此,笔者试就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题材、数量和档期等问题,阐述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供同好们参考。 一、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量和市场消费问题 众所周知,贵金属纪念币发行量的多少,对市场消费及今后的定位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讲的就是存世量越少,价值越高。因此,如果发行量过大,势必造成市场无法消化,从而产生大量积压。 从以下表格(表一)的情况和数据可以看出,同为虎年彩色金银币,由于金银币数量的分配不同,所体现出来的价格也不尽相同。价格的不同是因为供需发生的矛盾所致。 (表一)
1998年虎年彩色金币发行数量为30000枚,银币发行数量为100000枚。
金银币配套后银币数量为70000枚,是配套后的2倍以上,因而造成了市场金银配套的短缺,而银币量过大,致使银币在市场沉淀十年后,价格仍处在3000元左右。相反,近期发行的2009年虎年彩色金币发行数量为80000枚,银币发行数量为100000枚。金银币配套后银币数量为20000枚,仅为配套后数量的四分之一。该银币推出市场即为225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为2400元,而且其还有上涨空间。 由此可见,同一品种因为数量的调整给市场带来的反映也是截然不同的。 二、贵金属纪念币题材和市场消费问题 1979年至今,中国发行的金银币已有1600多个品种,涉及重大纪念性事件、体育、文学及艺术等十个系列。从中可以看到,题材对市场消费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其直接影响到市场对产品的反映。越受关注的题材则市场反映越强烈。反之,不受关注的题材则市场反映平淡。 从以下表格(表二)的情况和数据,我们发现在2009年发行计划中,两个不同题材所体现出来的反响和价格也不尽相同。那么,价格的不同正反映出关注度强弱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