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陶瓷收藏逐渐升温
陈林林告诉记者,近几年一些颇有眼光的收藏者和投资者正悄悄地吸纳包括“7501”在内的现当代名家陶瓷,一是用来把玩观赏,点缀居室,美化环境,提升品位;二是十分看好当代名家陶瓷的市场前景。
记者了解,在2004年北京荣宝春季拍卖会上,由《荣宝斋》杂志社组织推出的一批当代名家经典陶瓷,有陈佩秋、袁运生、龙瑞、于志学、张桂铭、邓林、王镛、方骏、徐乐乐、韩羽、朱新建等名家共计22件,结果上拍时颇受各路买家的青睐和追捧,22件作品除一件流标外,其余全部成交,最高的达10多万元,最低的0.66万元,绝大多数的成交价在1—4万元之间。在今年的嘉德秋拍上,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中,“珠山八友粉彩瓷板十件”以257.6万元高价成交,李菊生“姑娘追”拍出78.4万元,张松茂“国色天香”粉彩瓷板也拍出67.2万元,总成交额达4450余万元,平均成交比率超过80%。从中不难看出,现当代陶瓷集藏和投资已经开始呈现升温之势。
相关:何谓“7501”
“7501”底款是蓝款“景德镇制”。
1975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位于景德镇东郊)为毛主席特制生活用瓷,取名“7501”工程,即1975年,江西省下达的第一号文件。当时的陶瓷所调集了景德镇最著名的设计师和艺术美术大师,以及各个工序的高级技师来设计研究“7501”,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等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刘平、汪桂英、洪国忠、徐亚风、程光远、余明财等四十多位陶瓷专家参与了“7501”工程。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为制作标准。
胡建平介绍说,“7501”是根据主席的爱好、生活习惯设计制作的,最后选定的方案是:高白釉。碗以正德器为蓝本,盘类采用了和合器。纹饰采用釉上彩和釉下彩,“水点桃花”、“翠竹红梅”、“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7501”包括釉下红梅专用瓷五组合为一套,计92头,其中一组47头餐具、一组13头餐具附件、一组13头书房用具、一组13头茶具、一组6头观赏器。从1975年5月25日至8月31日,景德镇陶研所共烧制22窑,入窑共一万四千多件,经1400度高温,实际成品4200余件,平均合格率近30%,从中精选出千余件“7501”专用瓷于当年9月送达中南海,其余全部封存入库。
上世纪80年代初,研究所把留存在仓库里的“7501”拿出来当作福利分发给职工,200多名职工每人分到了十件左右。自此,这批特定的瓷器开始流传到了民间。
1996年12月,北京太平洋国际拍卖行将其征集到的80余件“7501”进行公开拍卖,总成交额达800多万元,“水点桃花”釉上彩和合器,拍到了66万元。此后,湖南省国际拍卖行又将其征集到的90余件“7501”公开拍卖,成交总额达1143万元。这时人们才发现“7501”的收藏价值。(胡云涌)
市场假货充斥买家须规避风险
专家提醒,正因为流传数量稀少,市面上的真品就可谓难得一见,买家应当前期做好功课,规避风险。据介绍,1978年景德镇国家轻工部陶瓷科技研究所正式奉命生产过一批陶瓷,使用了1975年制作“7501”的设计稿,并且增加了很多品种,如油盐酱醋壶钵、胡椒粉瓶、装香烟缸、烟灰缸、笔筒、牙签通、酒壶、果盘、痰盂等等,一套过百件。参与这次制作的并非原班人马,所用的原材料与1975年的也有相当的差别,产品有釉上彩,也有釉下彩。社会上流通的所谓“7501”真品,有可能是1978年那批产品。买家若想收藏“7501”,要从器形、釉面、纹饰和胎质等四个方面进行鉴别,掌握各类器物的特征和规格,此时期的真品釉白、釉透,均为流水作业,分工较细,而且这批瓷器全部采用的是抚州临川高岭土,全属手工制成,高温烧制,具有胎薄质细、半透明、敲击声悦耳等一系列特点。(记者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