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动人春色不须多-中国贵金属纪念币的色彩美(二)(贾关法)

[日期:2009-12-20] 来源:中国集币在线  作者: [字体: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09年12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中国贵金属币的赋色,有“全彩”和“局部彩”两种类型。全彩,俗称“满堂彩”,是对全部描绘对象都进行设色,色彩丰富,真实感强;“局部彩”只是对描绘对象的某一部分设色,其余作喷砂、抛光等技术处理,保留金银币本色,使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醒目、提神,且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有彩色与无彩色的这种反差,被称为“零度对比”,对比效果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偏于多样、生动。

随着我国彩色贵金属币设计和铸造水平的提髙,富有中国特色的“局部彩”,正在被广泛采用。众所周知,《红楼梦》金银纪念币发行了3组,每组4枚,一共12枚,即“金陵十二钗”。它之所以受到了钱币爱好者的普遍欢迎,除了题材的名著效应和设计的髙雅精美外,采用彩色移印工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色彩”作为形式美的元素之一,功不可没。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3组金银币的赋色其实并非一致,即第1组是“全彩”,而第2组、第3组却采用了“局部彩”。作为一个系列,原本应该保持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为何要作如此处理?虽然设计和发行部门没有透露初衷,但是只要稍加对比,就会“真相大白”。实践证明,金银币作为一种方寸艺术,有“小而精”的特点,运用“局部彩”的表现手法,艺术效果比“满堂彩” 更为理想。不妨以《红楼梦》第1组的“探春结社”和第2组的“惜春作画”为例,作一比较:探春著深红色上衣、浅绿色裙子,背景为红色的护栏和绿色的芭蕉,属于两种同类色的组合,虽然对比效果统一,雅致、稳重,但背景的色彩,有“喧宾夺主”之嫌;而惜春穿红罩衫、黑花裙,衬景为白描的画案及笔筒、宣纸等物,这种有彩色与无彩色的对比,使这位手握画笔、潜心构思的贾府四小姐极具质感,呼之欲出。

探春结社(2000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惜春作画(2002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西游记》金银纪念币的压轴大戏,是2005年发行的1公斤彩银币“取得真经”,描绘唐三藏师徒行至西方佛地,在雷音寺大雄殿下拜见如来佛的情景。佛祖身着红袈裟、肩披绿围纱,慈眉善目,端坐中央,其他20余个赋彩形象(如来周围的菩萨、金刚,殿下跪拜的唐僧师徒及白龙马等),身态各异,神情祥和,呈现一派极乐世界的宁静、欢愉气氛。画面上,经过反喷砂处理的大面积祥云,与彩色主题图案形成强烈反差,层次更为分明,大有烘云托月之妙。



[1] [2] [3]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虎年贺岁金条虎虎生威登陆羊城
下一篇:“最快乐的国王”银币(六石四斗)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