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2009年中国文化档案:大师被质疑 兽首引热议

[日期:2009-12-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档案名称:“申遗”迎来“中国年”

    关键词:人才 开平碉楼 京杭大运河 蜀道

    入档理由: 2009年,22个中国非遗项目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9月30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消息,22个中国非遗项目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们是: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广东粤剧、端午节、妈祖信俗等。“非遗”项目迎来“中国年”,一时间,举国皆欢腾。

    但是,“申遗”之后呢?非遗传承者以及专家学者将注意力转移至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申遗”成功难以扭转根本性困境?一方面,“申遗”成功有利于提升知名度、形象宣传和争取更多资助,但是人才青黄不接,技艺濒临失传,内容陈旧,观众缺乏兴致等都成为中国非遗项目的“通病”。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精神功能是世界遗产主要属性,旅游只是遗产的附带功能。在广东,众多海内外专家研讨唯一以华侨历史文化作为内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的保护问题;在中国青海、浙江、四川等地“申遗”的步伐还在稳步向前。

    2010年8-9月,杭州西湖申遗项目将进行现场评估验收;青海湖申遗工作再度“起锚”;2009年至2014年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期;在“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上,中外专家力挺古蜀道申遗;临海古城墙将与南京、西安、兴城、荆州等四地城墙一起,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遗;2010年7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上将审议表决“中国丹霞”是否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张中江 蒲波)



上一页 [1] [..8] [9] [10]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姗姗来迟的“牛”币(金鑫)
下一篇:老照片增值可超百倍:收藏要成体系买卖要看时机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