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筱杰 高伟希 出处: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12-15 08:25:17
周六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吸引了许多收藏爱好者。
陶瓷古玩、古典家具、古代钱币、梳妆饰品……近年来,威海凭借地缘优势,使民间收藏市场不断发展、繁荣,吸引了众多收藏品经营机构扎根威海。其中不乏以经营奇石、书画、家具、瓷器、工艺品为主的艺术品机构,它们汇聚于此,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民间收藏文化产业链条。
“一站式”收藏模式吸引中外藏家
名人字画、明清瓷玩、现代收藏艺术品……每逢周末,市区文化名居古玩市场总是热闹非凡,为了淘到满意的藏品,来自山东各地的收藏爱好者往往一大早就赶到这里来。
“无论是字画、瓷器,还是徽章、钱币,几乎每次来这里都能找到我喜欢的藏品。”收藏爱好者黎先生介绍,由于文化名居、长生岛等3个古玩市场的藏品大多是从各地直接收上来的,价格相对便宜,同品相的物品比北京等地的价格要低近五成,因而吸引了各地寻宝捡漏的藏家。
与周末从各地赶来淘宝的“游击队”相比,平日里定期到威海寻找藏品的“固定阵容”同样蔚为可观,其中不乏日韩等国的“老外”们。“我比较喜欢瓷器类的藏品,我在韩国的两个朋友比较喜欢书画,每年我们都相约来威海寻找心仪的藏品。”韩国收藏者朴先生表示,由于往来便利,到威海的古玩市场淘宝,已经成为像他这样喜爱收藏的韩国人的首选。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威海的收藏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并基本具备成熟、理智、有个性的行业特点。收藏爱好者在这里既能淘到中低端的民间藏品,又能选购高端艺术品———不少藏家正是看准了威海收藏市场“一站式”的经营理念以及运作模式,进而乐于不远万里到威海来淘宝。
“今天的现玩就是明天的古玩。”谈起收藏,资深业内人士赵先生对记者说,收藏爱好者不要将眼光总是局限在各个收藏品市场,也要主动到民间挖掘好的藏品。例如威海目前进行的旧村改造,很多百姓家中都有老一辈传下来的旧家具旧物件,在搬新房的过程中,很多人因为旧家具与新房不匹配而将旧物件丢弃或随意处置了。收藏爱好者不妨利用这种机会到农村去转一转,找寻一批品相好的旧家具收藏起来。“虽然现在这类软木家具很多,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种低价收购的旧家具会越来越少,收藏价值则会越来越高。”
“外缘”“内援”有待对接
“其实早在2004年,威海就曾经成功举办过‘中韩(威海)民间艺术品交易会’,当时吸引了中外众多收藏爱好者前来。来自国内的唐三彩、青铜器等仿古工艺品与来自境外的铜雕、刺绣等工艺品一较高下,其盛况至今令人回味。”曾参与过交易会的季先生对此记忆犹新。在季先生看来,交易会的成功举办,证明收藏者对民间艺术品的需求旺盛。
“威海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甚至外来人士参与到民间收藏市场的发展当中,主要凭借的是其地缘优势。”业内人士分析,长期以来,威海的“头衔”越来越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威旅游、定居。而威海是我国距韩国最近的城市这一优势,也使得很多韩国人将来威购物、旅游、度假视为一种休闲方式,他们的参与,为艺术市场带来商机。不过,从目前几个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情况来看,虽然全国范围内的民间艺术品比较常见,但韩国古代物件和民间艺术品尚属鲜见,说明双方交流有限。艺术产业如何与整体文化产业格局合理对接,如何让韩国人融入威海的收藏市场,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格局,也值得相关部门认真研究。
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外缘”与“内援”形成互动式的对接,才能将威海的民间收藏市场推向更加体系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威海的民间收藏组织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民间藏品交流会、藏品展、藏友联谊会等形式,把国内外的藏家、藏品请进来,让威海的藏家、藏品走出去,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对接,让收藏爱好者在获得心仪藏品的同时,也不断地为威海的民间收藏事业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