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最早“茶筹”首次面世 曾是清茶馆消费券

[日期:2009-07-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字体: ]

2009年07月20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展出的103枚茶筹。赵晔娇 摄

    中国茶文化研究又有新发现。十八日,一百零三枚茶筹首次亮相于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初步认为,这曾是茶馆向客人收取茶钱的凭证,上面写有茶馆商号和茶名,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消费券,中国茶筹的历史由此向前推至清代至民国初年。

    “筹,本是算具。古代没有计算器,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有了茶筹,茶馆的掌柜不用算盘就可以结算出茶钱了。”这些茶筹均由浙江宁波的收藏家陈钢捐出。他告诉记者,每枚茶筹长约十厘米,成圆柱形。根据茶价的不同,茶筹被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这些茶筹发现于杭州,从数量上看,有可能是成套的。”

    陈钢表示,虽然茶筹留存至今的很稀少,成套出现的更是难得,却有一种和它用途差不多的“酒筹”。“和茶筹相比,关于酒筹的史料记载更多。除了能计算饮酒杯数之外,还能当行令用的筹码子,这对于研究茶筹都有借鉴意义。”

    “茶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我们会组织专家对它的年代、作用等展开研究,希望借此还原出清、民国时代的茶楼风貌,再现市井文化。”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朱珠珍表示。

    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百六十四件唐宋茶器精品,陈刚将其中的三十九套无偿捐赠给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其中涵盖了唐宋煮茶、点茶时所用的典型茶具,特别是茶鍑、茶臼等填补了该馆馆藏空白。

    “浙江民间收藏力量非常雄厚。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民间收藏家总共向国家博物馆捐献十万件文物,占馆藏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沈坤荣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收藏家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更愿意将文物捐献出来供众人共享,从而最大地发挥文物的价值。”(赵晔娇)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探秘收藏界新星崖柏:赏玩新宠植物"活化石"(图)
下一篇:瓷器收藏细分程度提高 "青花笔筒"快速升值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