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假画拍卖“潜规则”调查

[日期:2009-07-15]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字体: ]
  画家、藏家、拍卖专家等业内人士热议伪作市场

“画家本人的鉴定最有效”

  现在伪作横行,我也很无

奈,关键是中国的法律不管。行规的力量太大了,而国家也不对此立法。佳士得、苏富比这种公司,要是在国际上被发现拍品是假的,都是要判刑的。但是洋人的公司一旦到中国来做拍卖,也开始拍假的了。 口述:吴冠中(画家)

  拍卖场中,从画家本人到艺术品经纪人再到拍卖公司、买家、卖家,各方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对于拍卖公司伪作横行,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画家应把作品“文件化”

  针对伪作,还在世的画家应该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出版,把它“文件化”,当然要找权威出版社。因为一旦人不在,权威出版过的画作是最贵的,没出版过的价格会降下来。以吴冠中先生为例,他就做了很多个人全集的收录和出版工作。此外,在拍卖行拍出伪作后,我认为画家本人在神志清醒的时候作出的鉴定是最有效的。如果一个画家在神志清醒的时候还鉴定不了,那谁还能鉴定。

  口述:方毓仁(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香港代表)

  伪作若泛滥会伤及市场

  如果拍卖市场的伪作泛滥,就会让人不相信拍卖公司,同样也会对广大收藏爱好者产生伤害,另外对收藏文化的普及也会有影响。我觉得从拍卖公司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本着去伪存真的文化内涵,将真品提供给广大收藏爱好者。

  口述:方继孝(名人信札收藏者)

  收藏者该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都知道国家《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作为收藏者去拍卖场拍卖东西的过程中,第一他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全部听别人也不行,因为也会被人骗。同时,对于有些东西你也要征求这个行业眼光比较好的人。

  就拍卖公司来说,现在尽管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但它有这个义务,在拍卖征集中尽可能地把关,对藏家负责。一个拍卖公司有没有藏家来,最主要的是藏品好、价钱、真伪能辨。

  口述:刘益谦(5月30日,保利夜场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竞得者,在5月的最后两天,在北京嘉德、保利春拍中花了两个亿)

  拍卖太多假货会被淘汰

  拍卖行

  拍卖公司如果卖得假的多,就会被行业淘汰,从这点来说卖假作品是有风险的。我们举办一场拍卖,来参加的有几百人,这些与会者都是很专业的人士,是特别懂行的人。假如一场拍卖都是假货,那这些懂的人以后就会不来了。如果一场拍卖光靠外行的人来,那你这拍卖肯定失败。

  实际上,我们在交易时会把成交单打出来,也会将竞买人的名单打出来,一般这份名单上出现的人大都是我们熟悉的人。这些人都在这个收藏市场上有十年以上的经验了,他们自己就具备了相当的鉴别能力。你想,如果一场拍卖中假的东西多,这部分人就会大量减少,于是相应的成交额就会降低。然后造假的公司就无法在行业内生存。这就是所谓的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制约着各个拍卖公司。

  口述:董国强(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

  遇假就是拍卖的风险

  专家

  《拍卖法》中规定拍卖公司不对真假、有瑕疵的作品负责任,这也是对的。因为拍卖公司不可能一锤定音。而且这些规则在拍卖之前都已经写明了。

  在得知这些规则的前提下,这就需要检验藏家的具体眼力。藏家档次高低自然会影响其对艺术品的判断。同时这也是让大家进入拍卖市场要有风险意识,不要轻易受市场冷热左右,买拍品还是要从自己了解的门类入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拍卖这个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藏品。

  当然,这些是针对大拍卖公司而言的。小拍卖公司也会利用《拍卖法》中拍卖公司享有“不保真”的免责条款的权利,进行坑蒙拐骗。由此一定要选大拍卖公司,名气口碑都比较好的。

  口述:尧小锋(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上一页 [1] [2] [3]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世界级大收藏家排名(图)
下一篇:一曲“创新”和“融合”的交响乐(刘云平)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