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几箱子
在上海的老宅中,他从橱柜里拿出几个箱子,慢慢打开一层层的包装,一枚枚透着历史积淀的奖牌,便展现在记者面前。让蒋世玮自豪的是,自己手中有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开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历届奥运会的参与者奖牌。那些年代久远的宝贝,大多是他的舅公和父亲亲手传递下来。随手挑一个,纪念意义都沉甸甸:创始人顾拜旦在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结束后撰写的报告书,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纪念章、秩序册和门票,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纪念钱包……
更让蒋世玮津津乐道的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进程,都能在他收藏的纪念章中清晰地展现——1932年,第一人;1936年,第一次组团;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组团。其中甚至包括1956年中国已经准备出发,却因为台湾问题而未能去成的一枚纪念章。收集之全,实在令人叫绝。
最珍贵那一枚
哪件宝贝最珍贵?他拿起1932年的那枚奖牌:“这个是一个参与者纪念章,凡是参加运动会的人手一块。1932年是中国人第一次走进奥运会的大家庭,不过连一个奖都没有,这是唯一的纪念。”他笑呵呵地说,“它见证了中国人的奥运第一次。据我所知,国内只有我这一块,连北京的中国体育博物馆都没有。”
而不久的将来,蒋世玮的这些宝贝,将不再会是他一个人欣赏。上海正在筹建体育博物馆,蒋世玮就是最热心的民间人士,他几次自掏腰包回美国搜集藏品,并决定捐出那枚1932年的“绝版奖牌”。“我把舅公家的宝贝翻了个底朝天,全都弄到上海来了。”
一有空,蒋世玮就跑去美国的收藏市场,和别人交换藏品。有人问起时,他总是开玩笑说:“我是不穿奥运制服的志愿者,是不拿火炬的火炬手。希望通过我的收藏,能唤起更多人的奥运热情、体育热情。”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