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全球“世界级”收藏家都在藏什么艺术品?

[日期:2009-07-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字体: ]

  尽管中国收藏界不必因为西方的视角而妄自菲薄,但其中透露出的中国收藏市场的种种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当然,我们还存在一个断层的问题--收藏文化的断层。"石建邦强调指出,"我们现在的收藏即使从改革开放时就开始算起,到现在也不过才30年的时间,很多割断的东西还要慢慢来修复。"

  事实上,由于中国的收藏市场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与国际收藏界有很大距离,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经济方面的差距。中国艺术品与西方艺术品在价格上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导致中国收藏家难以与西方收藏家匹敌的重要原因。甘学军认为,"中国的收藏家当然是以中国本土艺术品的收藏为主,但是就现在的市场来看,中国还是与西方有很大差距的。中国艺术品中最贵的就是瓷器,最好的能拍到2亿多,但这还是在西方的市场上,其实跟中国人没有什么关系。而现在一件印象派的油画就能拍到2亿多,这对目前中国的收藏市场来说是难以企及的。"

  正是由于经济实力所限,内地藏家大多还难于在世界顶尖艺术品交易领域有所建树,更不要侈谈成系统的收藏。纵观整张榜单,大收藏家们几乎个个身价不菲。而现在内地艺术品市场的矛盾常常就在于:有眼光的藏家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故而只能从事国内小范围的系统收藏;而已经具备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的人,收藏也仅仅是起步阶段。"现在我们的艺术品市场上,真正的收藏家很少,大多都只是投资者甚至说是投机者。他们不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去收藏,而是关心这件艺术品会不会升值,会升多少。我认为真正的收藏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不是把它仅仅作为一种投资。"石建邦不无感慨地说。

  谈及中国的收藏家何日能与"世界级"的大藏家平起平坐,甘学军表示了乐观的看法:"在前些年,一件作品能拍出一百万就是值得我们欢呼雀跃的事了,而才短短几年的功夫,现在很多作品都能拍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可见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成长得还是相当快的。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中国的艺术品很快可以赶上世界的水平,中国也会出现一批'世界级'的大收藏家。"

 

仍是以美国为主 全球藏家200强说明了什么?(图)

  在艺术市场火爆全球的热浪之下,美国资深艺术杂志ARTnews(《艺术新闻》)隆重推出了该杂志2007年度全球顶尖藏家200强以及前10强的排行榜。其中,美国富翁占据半壁江山,而入围的亚洲藏家也由原来的3位增至5位。

  从榜单可以看出,全球藏家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欧美占据了80%席位,美籍藏家107位,逾50的比例;其次是欧洲藏家68人,占30%比例;位列第三的是南美藏家,有12位;而加拿大地区位列第四,有4人入选。而在排名前10的藏家名单中,美国藏家就占了7个席位,毫无疑问,全球艺术市场主导仍旧是以美国为主。

  对于亚洲来说,入围藏家数量相较去年的3位来说有所增加,其中日本有2位,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各1人,共5位入选。日本的福武总一郎(Soichiro Fukutake)、中国台湾的黄崇仁和韩国的金昌一(Kim Chang-Ⅱ)都是继去年之后再次入围此榜单。

  福武总一郎,现年62岁,一直以经营教育事业而著称,他经营的倍乐生集团是日本最大的函授教育机构。他酷爱当代艺术,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设立教育和文化基金,1995年第一届倍乐生基金奖就授予了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

  金昌一是韩国阿拉里奥画廊创办者,现年55岁,在韩国拥有高速汽车站、百货公司、多功能电影院等庞大经济实业,以收藏英国、德国当代艺术为主。

  黄崇仁则是中国台湾IT龙头企业之一的力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不仅在IT业令人瞩目,在艺术界也同样赫赫有名,收藏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和法国印象派及现代艺术。

  另外2位则是新进入榜的中国香港地产大亨刘銮雄和日本广岛的Tatsumi Sato,前者喜爱收藏现代及当代艺术,后者则对原始艺术情有独衷。今年11月7日,刘銮雄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中,以3924.1万美元(近3亿港元),投得法国著名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名画《早晨》。这次是他连续第二年在美国的拍卖会上,以上亿港元天价购买名画。

  与此同时,藏家的收藏品类也明显透出地区差异和个人趣味偏好。首先要肯定的是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言"特性,使之成为大多藏家共同追逐的对象,200强藏家中80%以上都有当代艺术的收藏,其中50%专以现当代艺术收藏为主;其二,印象派艺术和现代艺术在欧美藏家心目的地位始终不减;其三,以本土和民族艺术为主营对象也是藏家们的主要迹象;其四,欧洲地区藏家对于古董、中国瓷器等的收藏趣味还是较为凸显的。

  2004年以来在全球艺术市场中豁然崛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和亚洲当代艺术在此次榜单中还未见强势。这一状况说明,该板块虽已进入如火如荼的构建期,但离主流市场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这将是未来艺术市场的"蓝筹股",在这个板块中必将诞生一群新生力量,亚洲藏家以及内地新贵们有望在此处"开花",真正进入国际收藏领域。  

 



上一页 [1] [2]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009春拍当代艺术品市场人气低迷 明年真正考验
下一篇:“姑苏城外第一楼”被拍卖 古建筑保护引起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