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早市假货多
每逢双休日上午,是团结巷古玩早市人最多的时候,记者看到,一个挨一个的地摊占满了整条巷子。在一个地摊上,记者看到一对八仙瓶,“这个怎么卖?”“600元,你要的话说个价。”摊主回答。记者看到瓶底印有“大清乾隆年制”,就问“这是仿品吧?”摊主慢吞吞地说:“不清楚,是从乡下收的。”
这时,一位老者过来问摊主:“有东西收不?”摊主说:“看看再说。”老者拿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铜镜,摊主问:“卖多少?”老者答:“800元。”据了解,像这样的锈大多是人工做出来的。因为,真正的古铜镜不会那么便宜。
市民王先生搞收藏20多年了,双休日逛古玩早市成了多年的习惯。他说:“十几年前还能‘捡漏’,淘点好东西,现在假的太多了,一般也就是看看。现在好多人拿‘祖传’、‘建房子挖地基时发现的’、‘急用钱’之类的故事说事,蒙骗买者上钩。以前这里上当受骗的大有人在。”
内蒙古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丁志恒说:“据我们了解,市场上的仿品大部分来自北京潘家园和河南的仿古瓷器,玉器假货更多。一些倒家从早市买上东西摆在店里卖,有真东西,但是很少。”
内蒙古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金致成表示:可以说,现在市面上的古玩99%是假货,一些高仿品有的行家里手也分辨不清。民间收藏古玩已经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些收藏者“该出手时就出手”,“走眼”交学费是正常现象,老手还“打眼”呢。
古玩假货何以泛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买假、藏假、贩假?金致成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