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喜爱花花绿绿的方寸——邮票。30多年过去了,到现在我还有许多邮票没有集齐。那时,要想把邮票集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当时,工资普遍不高,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工资低,全家靠母亲工资养家糊口,大人们不可能把钱给小孩买邮票。 在60、70年代,我国的邮电通讯设备落后,挂一个长途电话,有时上午挂,等到下午才能接通,而且要经过几个中转台,信号又不好。所以,邮票用途广泛,信件、文件、材料、联行信件等,都是通过邮局传递,对外联系主要靠信件,因此,单位来往信件多,这为我收集邮票,提供了方便。直要有时间,就往母亲单位跑,看看有没有新邮票,也就是新品种,时间长了,母亲的同事,都把邮票给我,集得都是盖销票,当时有这个要求,票面上有戳记,所以,即使有没有用个的新票,都要寄给朋友,然后由朋友寄回,其目的是为了得到邮局的戳记。那时集的都是面值低、普通票比较多,1分、2分、4分、8分、10分、20分。基本都是单票,整套邮票,在信封上常见的都是8分票多,超过20分都难收集,一套邮票往往缺少面值高的那枚。由于是计划经济年代,有许多邮票连县邮电局都没有。如:庚申年的金猴,县邮电局就没到过。要集齐一套邮票很难,有时搞到一张好邮票,高兴的不得了,在伙伴们面前显耀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化的邮电通讯发大起来,手机、传真机、电脑、电子邮件、宽带上网,既敏捷、又方便、信息还来的快,而邮票的功能在逐步退化。现在集邮,不叫集邮,实际上是买邮票,只要花钱,什么样的邮票都能买到,全是新的,你有我有,大家都有,而且来的太容易,过去那种集邮趣味,已经是不复存在。 当我退休在家时,闲着无事,把在职时经常出差,到风景区游玩的门券,进行了整理,玩起了门券。你不要小看门券,从门券上可以了解许多知识,它有丰富的内涵。 旅游门券是地方“名片”,名山胜水、地域风光、宫殿塔寺、亭台楼阁、园林建筑,皆是地方的象征,构成了地方的图画。 当你看到那如诗似画的风景券,展示在面前的是:五岳独尊、云海弥漫、海天佛国、烟波浩淼、纤巧秀丽------使人在如沐春风,似饮佳酿之中得到美的陶冶。 有的旅游门券,是一张简明导游图,指点迷津,把你引入万花般的世界、迷宫般的幻境。 有的游览券,是一幅形神兼备的书法精品,还有弥足珍贵的名人手迹。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门券上,印有伟人周恩来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刚健有力;杭州岳飞墓门券上有岳元帅手书“还我河山”气势不凡的四个大字;福建泉州清源山门券上,有方毅书写的“清源山”行书,给人以清秀------这一切,使你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风采。 在旅游门券上,你可以欣赏到,皇家园林的威严、宏大、气魄;江南园林精巧、幽静、雅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貌。反映了古代工匠们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令你赞叹不已。 当你闲暇时,伏在案头上,把门券与旅游地图摆在一起赏阅,对照门券,查找地图,不但丰富了旅游地理知识,还使你有一种身临其境感觉。是不出门的旅游,给自己增加了乐趣。 门券上的广告,五花八门、门类齐全,而且广告语也很有趣,独树一帜。八达岭全周电影院的门券上广告语:“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看环幕电影多遗憾”;云南大理门券上广告语:“游苍洱风光,赏风花雪月”;而无锡太湖的欧洲城门券上的广告语:“人间沧桑风云际会,五洲四海尽现眼底”;浙江普陀山风景区的门券很有特色:“观佛国圣景,品普陀美酒,做贸易伙伴”、“喝普陀米酒,享东海福寿”。 旅游门券是“无烟工厂”,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立下了汗马功劳。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旅游门券的纸张、券幅的大小、券价的高低、印刷的质量都能体现出来。如果你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你将会发现门券上有更多内容,等待你去挖掘。收藏门券,仿佛是收藏历史,收藏文化,不仅增长知识,同时也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