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珍本孤本"一页一两金" 每本古籍都有故事(组图)

[日期:2009-07-01]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徐晓敬 [字体: ]

2009年07月01日  来源:辽宁日报   徐晓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北唯一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专家评委韩锡铎介绍海内孤本《扬子法言》。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 万重 摄

    打开大铁门,走进“藏宝洞”。收藏古籍的樟木匣有多种保护功能。

     6月中旬,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我省227部古籍成功入选,入选数量远远超出了第一批入选的95部。至此我省国宝级古籍已达到322部。

    这是一批珍贵的文化瑰宝,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如何留存到今天?我们应怎样科学地保护好它们?这些古籍能走进我们的生活吗?

    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的牌子挂在辽宁省图书馆的门前。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这个机构承担着我省古籍普查登记中心和辽宁省古籍保护培训中心的工作职能。去年底,辽宁省有关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当时一共上报了800多部古籍,最后有227部入选。”6月23日,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王筱雯向记者介绍。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第一批入选的95部。

    王筱雯递给记者一份数量统计表,并作了对比,“今年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的数量,从全国各馆入选的情况看,辽宁省图书馆排名第五;从各省看,我省排名第六。”作为东三省最大的古籍宝库,此次辽宁省图书馆入选的国家珍贵古籍有183部。

    《扬子法言》等极具文献和版本价值

    在我省新添的227部国家珍贵古籍中,辽宁省图书馆收藏了183部,大连图书馆收藏了33部、辽宁大学图书馆收藏了6部,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了5部。

    探访这些珍贵的古籍,自然是一次令人兴奋的行程。 6月23日,记者来到东三省最大的古籍宝库——辽宁省图书馆,新入选的183部古籍国宝就珍藏在图书馆地下的善本书库内。

    工作人员打开了厚重的大铁门,顿时一阵清凉扑面而来。“这些古籍可都是宝贝,对它们要进行重点保护,库房内环境要求恒温恒湿。”省图书馆特藏部副主任刘冰对记者说。具体来说,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40%至60%之间。

    地下善本书库内还配备了国内一流的消防报警灭火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

    “大部分国家珍贵古籍‘藏’在这些樟木匣里,樟木匣可起到防虫、防尘、防潮、防光的作用。”刘冰引领记者走近一排密集书架,轻轻地打开一个樟木匣说,“我们馆收藏的古籍善本,大多是清代乾隆六十年以前的刻本。有‘一页一两黄金’说法的宋元刻本,在这里就有百余部,很多是珍本、孤本,的确很珍贵。”此次入选的国家珍贵古籍大多是明代以前的刻本。

    樟木制成的展示柜内,宋淳熙八年(1181年)刻本《扬子法言》进入记者视线:精雕初印,棱角峭厉,墨色浓郁。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先生曾赞誉此书是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现出的精彩亮点。

    《扬子法言》的作者是汉代扬雄,是拟《论语》体裁以问答形式撰写的,主旨在于捍卫和发扬儒家学说,此书共有13篇。自汉至北宋中期,《扬子法言》有汉侯芭注、吴宋衷注、晋李轨解、隋辛德源注、唐柳宗元注、北宋宋咸重广注及吴注等多家注解。北宋司马光合当时仅存之李轨、柳宗元、宋咸、吴四家,形成五臣集注。宋淳熙八年(1181年)刻本《扬子法言》是五臣注现存最早的刻本。

    据介绍,《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曾著录此书,定为福建麻沙本,系鉴定之误。此书前有淳熙八年唐仲友后序,版心下镌有刻工,皆为绍兴至杭州间刻工,为浙江台州刻本无疑,应该是唐仲友知台州时所刊。此书的刊刻,在历史上还产生过朱熹弹劾唐仲友动用公库刻书的一段公案,成为书林馀话。

    在专家看来,“此书为海内孤本,在内容上可补明、清诸本脱误,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和版本价值。”

    每本古籍背后都有沧桑故事

    省图书馆地下善本书库犹如一个巨大的“藏宝洞”。现在馆藏的善本古籍达12万多册,普通古籍34万册,还有未整理的古籍近10万册!

    辽宁省图书馆原副馆长、东北唯一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专家评委韩锡铎向记者介绍,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古籍大部分是接收了长春伪满洲国皇宫、长春伪中央银行、国立沈阳故宫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图书馆(其中包括伪满洲国立奉天图书馆、东北大学、冯庸大学、沈阳故宫及张学良藏书)等的藏书,还接收了其他图书馆和个人的藏书,使得馆藏古籍数量不断增加。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馆内收藏的古籍文献质量比较高,有相当部分是存世孤本、珍本,为业界所瞩目。”

    宋版《抱朴子内篇》是现存《抱朴子内篇》的唯一宋刻本;宋版《韵补》,是最早的系统研究古代音韵学的著作;宋代邓椿所撰宋版《画继》,刘道醇撰宋版《五代名画补遗》是世上现存屈指可数的南宋临安陈起父子所刻书。

    “对古书的版本鉴定工作一直在进行,古籍书不像现在书有明确的版权页,而是需从前言、后记或从其他文献中考证。古籍保护工作人员要逐本考证,做目录,许多书的考证都是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后再继续深入推进的。”韩锡铎讲到了此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的《扬子法言》,“它钤有‘事亲之暇’、‘诗礼传家’两个印记。又曾入藏清宫,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天禄继鉴藏书印全套。末代皇帝溥仪将此书赏赐其弟溥杰,携带出宫,后复携至长春伪满洲国皇宫。东北解放后,为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收藏。”

    期望古籍尽快“化身千百”走进万家

    古籍的不可再生性,使保护古籍工作具有了尤为重要的意义。

    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就是要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

    韩锡铎告诉记者,对古籍的保护应该是大保护的概念。“2007年国家启动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这是建国以来在全国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目的是汇总古籍普查成果,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更强调的是其文物价值。但如何让它走出深宫走进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其实也是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现存古籍的修复、研究整理是保护的一个方面,我们考虑从中挑选一部分出来影印出版,使之‘化身千百’,为世人所利用。”韩锡铎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省第一批入选的国家珍贵古籍已经有11部加入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得到它们的教益。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走!"夺金"去 财富金条-亚运吉祥金河南首发(图)
下一篇:"文革瓷"成新宠 价格成倍增长数量一直递减(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