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五种方法可鉴别古玉 唐玉多线条宋玉细而柔

[日期:2009-06-30] 来源:藏点  作者: [字体: ]

来源:藏点

古代人是玉的忠实崇拜者,质地优良的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德。同时,玉在古代既是贵重的礼器,又是文人的雅玩,既体现物质生活的水平,又体现精神生活的追求。11日下午,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徐廷贵做客扬子视频直播室,聊聊有关唐宋元玉器收藏的有关知识。  

    和田玉仅指新疆和阗产的玉  

    徐廷贵介绍说,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指一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既包括今日矿物学上所说的"玉",也包括部分宝石、半宝石、玉宝石,甚至彩石等,如水晶、玛瑙、琥珀、绿松石等。而按国际宝石学及矿物学的通用概念,玉,专指软玉和硬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  

    软玉的产地以中国境内的新疆和阗最为有名,"我们所讲的和田玉仅指新疆和阗产的玉"。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白玉、青玉、浅色碧玉和深色碧玉、墨玉等,以及黄玉、红玉等少见品种。"硬玉又名翡翠,翡为红色,翠为绿色,翡翠的颜色主要是受其中所含的铁元素和铬元素影响,翡翠是硬玉中的优质者,可做中高档首饰。"  

    唐玉多线条宋玉细而柔  

    "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特点鲜明的艺术风格。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制作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徐廷贵介绍道。  

    就唐宋元代玉器的总体特点而言,唐代玉器的刻工精细,细线条多,常见刚健硬朗的短阴线,且平行密集排列;宋代玉器发展全面进入世俗化阶段,琢工无粗制滥造之作,细腻灵巧,阴刻线条多,细长柔劲;元代玉器则开创大型器物的创作,刻工一般粗狂有力,多采用高浮雕,玉器表面往往留有钻痕和砣痕,抛光不甚讲究,整体显得狂放而不拘小节。  

    "料工型纹沁"五法鉴别玉  

    玉器收藏的门槛较低,很受到民间藏家热爱,玉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玉器的价格大涨。受利益驱使,目前玉器市场上"造假成风、赝品横行",稍有不慎,就会"吃药"。如何购买玉器,特别是古玉呢?徐廷贵介绍了"料、工、型、纹、沁"五大鉴别法。  

    "料"即玉料,包括玉质、玉色、光泽、密度、裂纹等。"工"指的是雕工,现代高速电钻和古代工具雕琢出来的痕迹是不同的。"型"是说造型,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造型,如良渚文化玉琮,战国时期玉璧,唐代玉飞天人物,宋代玉带环、带钩,明代子冈牌,清代玉山子件等,各有其时代特征。"纹"指纹饰,玉器上的纹饰丰富多样,不同历史时期玉器的纹饰在构图、造型及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常常有很大的差别。  

    而"沁"就是沁色,即玉器本身微量元素与土中物质的相互作用,出土后形成各种各样的颜色,这种颜色就叫沁色。沁色分为多种,黑色沁称水银沁;受到石灰沁入的叫石灰沁,严重的称为鸡骨白;无色带小孔的,称为沙坑沁;浅黄色中带有小孔的称为土沁;带有绿色沁色的称为铜绿沁等。"汉代以上的古玉都有非常漂亮的沁色,所以一件有很好沁色的古玉器,能使这件玉器具有神秘的美感和年代感,其价值也随之升高,并且沁色也是古玉断定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雨馨  王芳 孔小平)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古代"金银锭"身价不菲 有史料文字升值空间更大
下一篇:老明信片收藏正在逐渐升温 免资错体片亦可收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