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附票[点击放大]](http://z.abang.com/d/jiyou/1/1/P/0/-/-/DSCN1587.jpg)
邮票附票 来源:刘晶
[点击放大]
前面我给大家介绍过了邮票中“副票”的概念和特点,今天我在来给大家介绍另一种“附票”。“副票”是附着在邮票某一侧,印有与邮票主题相关的图案或文字,四边打有齿孔,有背胶,没有国铭和票铭,也没有面值的部分。而“附票”是利用整版邮票的某一侧边纸或过桥、印有与邮票内容相关的图案或说明文字,上面没有邮政标志和面值,不能当作邮票贴用的票形小条。 但是“副票”和“附票”之间却有着较大的区别,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副票”是每枚或每套邮票上不可或缺陷的附属部分,如果撕掉“副票”就破坏了该枚或该套邮票的完整性。而“附票”并不是每枚或每套邮票上都有的附属部分。一般情况下,它在每版邮票上仅有几枚或十几枚,每枚或每套邮票上没有“附票”并不影响它的完整性。 我们国家发行的第一套带有“附票”的邮票是1981年4月29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两枚,每版20枚,也是我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小版张。这套邮票在每版邮票左侧边纸上印有十枚“附票”,“附票”上的图案各不相同,共有二十种图案,另外,这套“附票”只有三面打有齿孔。 “附票”除了上诉这种形式外,还有其它的两种形式。比如1983年6月30日发行的《中国乒乓球荣获七项世界冠军》纪念邮票,是以第一、第二图小版张中间的两枚过桥形成的“附票”,这是其中一种“附票”形式。而另一种“附票”形式是1985年1月15日发行的《遵义会议50周年》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在每版邮票左侧边纸上印有10枚四边均有齿孔的“附票”。“附票”采用延安宝塔山和遵义会议会址两种图案间隔排列,使整版邮票增辉不少。 “副票”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而“附票”则作为一种邮票的附属品,在整版邮票中,起到一种调节气氛、美化布局,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加了邮票的趣味性和欣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