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古代的"砚铭" 不仅励志还能增加砚台的灵气(图)

[日期:2009-06-09]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9年06月08日    来源:郑州日报   王吴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砚铭就是刻在砚台上的座右铭。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志士喜欢将自己的座右铭刻在砚台上,不仅励志,还能增加砚台的灵气。

    清朝的王培荀在《听雨楼随笔》中,曾写有这样的诗:“夫人容貌本倾城,文武方略无不精。遗留一片端溪石,始识胸中富甲兵。”这是一首赞美明朝末年的女英雄秦良玉的诗,诗中透露了秦良玉藏砚一事。据记载,秦良玉不仅武学出众,文才也极其不俗,她精通诗词歌赋,才华横溢。她和丈夫立志抗清复明,丈夫死后,她英勇顽强,率义军继续浴血奋战,并在其收藏的砚台上刻上铭文,激励自己奋战到底。虽然后来她由于寡不敌众而失败,但她的精神却为后人深深称颂。遗憾的是,秦良玉刻有砚铭的砚台,至今无处寻觅,实在遗憾。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文韬武略,世代称颂。他曾亲自将铭文“坚持守白,不磷不淄”刻在自己的砚台上,激励自己坚守纯洁本性,不为污浊所染。岳飞在风波亭殉难之后,几经转折,此砚后被文天祥所珍藏,他在此砚的另一端刻上了这样的铭文:“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文天祥最终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名彪青史,与此砚之励志不无关系。当年岳飞慷慨赴难时,他也许不会想到,自己被奸贼陷害蒙冤而死,可用以自励的砚台却得以流传后世,激励了又一个铮铮男儿,也算是砚台最好的归宿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 青岛23部古籍成"国宝"(图)
下一篇:稳中趋热的古钱币收藏 先秦钱币颇受青睐(组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