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惟妙惟肖 清代“象生瓷”鱼形汤盆在英高价成交

[日期:2009-06-0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字体: ]

 2009年06月04日  来源:新民晚报

在近期英国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出口到葡萄牙的鱼形带盖汤盆(见图),以6.6万英镑,约合7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与一般的外销瓷相比,这件汤盆采用了鲤鱼形状,是当时外销瓷器中独树一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多数喜欢瓷器的藏家,比较注重饮食器、盛器、日常用具、文房用品等,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规整器型,如碟、碗、瓶、罐、缸等等。但事实上,瓷塑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瓷塑大约始于西晋,随着工艺技术尤其烧造制瓷技术的发展,到了明代,瓷塑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并涌现出一大批记录在史册上的艺人,如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

    清代的瓷塑,借鉴其他工艺如青铜器、木雕、石刻之所长,继承传统、注重创新,造型多仿古代作品,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工艺异常丰富,因其模仿禽、兽、虫、鱼、植物等形象造型,因而也被俗称为“象生瓷”,像在2008年秋拍中以160万元成交的粉彩太平有象瓷塑,就是其中的代表。大象背驮粉彩黄地底的吉庆宝瓶与中空的象身相连。白象四肢直立,作回首俯视,尾巴摆动状;长鼻卷曲、鼻尖祥云状,象牙洁白自然、耳朵自然下垂血脉清晰逼真,两眼炯炯有神。

    此次拍卖的这件鱼形带盖汤盆则属于另外一种类型瓷塑,主要是为了迎合当时海外市场的需求而烧造的,其类型包括和合二仙、青蛙、鹦鹉、叭儿狗等。由于不同于一般的器型,所以工匠们在烧造工艺上使出了浑身解数。特别是在乾隆时期烧制的外销瓷塑上,所用胎土优良。在瓷器表面加上一层不透明的颜色,使其更加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而造型表情与形态生动多变也使得其更加适合把玩与珍藏。(肖舫)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见证光荣与辉煌传递价值与希望(上海商报)
下一篇:古钱币收藏要有"价值观" 专家提醒要把握三要点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