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03日 来源:扬州时报 高松元 张以哲
在史可法纪念馆藏身50年,近日将回归原址
王乃驷/图
“藏身史可法纪念馆50年的小玲珑山馆‘镇馆遗石’将确定回归!”昨天,市文物局副局长顾风告诉记者,作为今年文博城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的街南书屋,正在做修缮维修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街南书屋最著名的12景之一小玲珑山馆修缮工作引起众多市民关注。提到小玲珑山馆,就无法回避已经流失了半个世纪的“镇馆遗石”,小玲珑山馆当年就是因为这块“石宝”而得名。
昨天,史可法纪念馆对这块“石宝”进行清洗整理,记者赶往现场一睹其风采。
A
“镇馆遗石”藏身史可法纪念馆
昨天上午,得到消息后,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史可法纪念馆。在纪念馆门厅右侧小院的“留云”小门内,记者看到了近2米高的“镇馆遗石”。
史可法纪念馆办公室主任韩峰告诉记者,这座遗石材质是太湖石,由于年代久远,上面所刻字迹已隐隐约约,不太容易辨认。记者用水轻轻冲洗了这块太湖石,字迹逐渐显露出来。
石头额部,有四个阴刻篆书字:“玉山高并”。腰部上侧有一行阴刻楷书:“小玲珑山馆马氏清供”。楷书左侧还有一方阴刻印章,上面篆书“玲珑山馆”四字。不过,左腰处还有一方印章,上面有篆书四字,年代久远,石痕斑斑,苔藓侵蚀,难以辨识。种种证据显示,这就是当年著名的马曰琯、马曰璐兄弟所建立的小玲珑山馆里的“镇馆遗石”。
根据石根部的痕迹看来,这块石头是断石,下半段可能已经遗失。记者查阅了文献,小玲珑山馆这座太湖石,“其美秀与真州之美人石相埒,其奇奥偕海宁之皱云石争雄。”,断掉的部分,可能有现存太湖石的两三倍之高,这样方才当得起“玉山高并”的题名。
B
50年前,“破四旧”差点毁掉“石宝”
小玲珑山馆的得名,就是因为园中这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那么,原本在东关街的小玲珑山馆的太湖石,怎么跑到了护城河畔的史可法纪念馆呢?
韩峰给记者解开了这个谜:史公祠这块小玲珑山馆的遗石,姿态优美,玲珑有致,‘皱、透、漏、瘦’皆备,唯一遗憾的是只剩上半截。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破四旧”时,小玲珑山馆原址被扫荡一空,这块“石宝”当时也差点被毁掉,后来,有识之士把它转移到史公祠——当时是扬州博物馆内,“算起来,小玲珑山馆的这座‘镇宝遗石’藏身深闺已经有了50年。”
扬州知名学者韦明铧昨天也向记者介绍了这块“石宝”的
前世今生:在马氏做小玲珑山馆主人时,因园中的这块玲珑石高于屋檐,邻居受到风水先生的蛊惑而以为不吉利,但碍于马氏兄弟的盛名不敢提出异议。马氏兄弟去世后,邻居便以风水先生的说法为由,向马氏后人交涉,马氏后人无奈,遂将玲珑石埋入地下。后来汪氏得到此园,因原来的玲珑石已无迹可寻,只好用另外的太湖石代之。一日有友人金氏来园中,偶然从老园丁那里获知埋藏玲珑石的地址,汪氏就召集百余工人从地下挖出原石,意在恢复旧观。不料工人在剔除石孔中的泥土时,将数丈高的玲珑石折断,甚为可惜。不过,石头上所刻的“小玲珑山馆马氏清供”、“玲珑山馆”等字迹仍在。
C
郑板桥是“遗石”粉丝
韦明铧告诉记者,这块“遗石”是小玲珑山馆的灵魂。街南书屋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二人住宅园林遗址。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勤敏好学,擅长诗词,广交朋友,爱好园林,时称“扬州二马”。小玲珑山馆是四方名流读书著书的地方,像袁枚、郑板桥、金农、全祖望、杭世骏和厉鹗等著名文人,都曾经馆于其中。清朝知名文人都曾聚集在小玲珑山馆吟诗作画、抚石读书,可以这么说,这里就是当初扬州八怪等清朝第一流文人的文化沙龙。
韦明铧表示,袁枚、郑板桥等人,都为小玲珑山馆留下了不少诗文,不少文人都提到了这块具有象征意义的“镇馆遗石”。如袁枚有一首《扬州游马氏玲珑山馆,感吊秋玉主人》诗,深情地说:“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知名!横陈图史常千架,供养文人过一生。客散兰亭碑尚在,草荒金谷鸟空鸣。我来难忍风前泪,曾识当年顾阿瑛!”
韦明铧说,由于历史原因,小玲珑山馆在汪氏没落,后来山馆归于蒋氏。蒋氏原来在两淮盐运司供职,他从汪氏手中得到小玲珑山馆以后,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建,并且一改原先园林的素雅风格,把梁柱栏杆、墙壁屋顶都施以彩绘,还把园中原有的景观都更换了名称。一时间,名闻海内的小玲珑山馆,竟被这个凡夫俗子糟蹋得面目全非。后来,园归黄氏,山馆才又稍稍恢复文气。解放后,“破四旧”运动,小玲珑山馆未能幸免,不过,“遗石”藏身史公祠,算是躲过一劫。
D
期待另一块遗石也能回归故园
韦明铧认为,这块“遗石”藏身史公祠50年后即将回归,是回到了娘家,让人们看到了当年小玲珑山馆的真正实物,无论从文物价值还是从文化影响说,都是意义重大。因为,由于历史原因,
当年小玲珑山馆里的真正实物都已荡然无存。
韦明铧向记者透露,目前小玲珑山馆所留存的石头,全扬州城只有两块,另一块是玩石,留存在东关街雅官人巷,名为“五老峰”玩石,上刻“玲珑山馆”印。他希望,等到街南书屋全部修缮复建完毕,两块仅存的宝贝全部回归故园,将是一项很有纪念意义的大事。
韩峰认为,文物放在最能体现它价值的地方,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文化价值。这块难得的遗石,或许扬州八怪曾于其下作画,又或许袁枚、厉鹗就于其下饮酒。如果在复建小玲珑山馆时,能够把这块命运多舛、流离失所的湖石归于原处,肯定是一件幸事。
顾风明确表示,作为今年文博城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的街南书屋,目前正在做修缮维修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今年下半年将在原址复建,恢复包括小玲珑山馆在内的十二景。历经这么多年,小玲珑山馆“镇馆遗石”的峰部还保存完好,实属不容易。这块湖石将物归原主,回到它的安身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