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30余载醉心门票收藏 市民欲持2万余张各类门票开展览

[日期:2009-06-03] 来源:民网·天津视窗  作者: [字体: ]
2009-6-3 9:08:57
    简要内容:门票是参观游览风景名胜的资费凭证,因为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于国琪把他收藏的各类门票比喻为一所历史博物馆,“这一点从门票的价格上就能体现出来”。


手持天津港游览门票的于国琪。檀蕾 摄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3日电:门票是参观游览风景名胜的资费凭证,因为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受到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塘沽区于国琪就是陶醉于门票收藏的一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收藏。到现在,他已收藏了两万余张门票。

  于国琪喜欢旅游,起初从各个公园、旅游景点带回来的门票,只是随手扔在抽屉里。渐渐地,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并为它们分门别类、编版、塑封等。如今,于国琪收藏的门票装满了两个大书箱。他一边精心翻阅,一边向记者介绍着麦秆门票、手绢门票、磁卡门票、光盘门票等一些不常见的门票种类。

  于国琪把他收藏的各类门票比喻为一所历史博物馆,“这一点从门票的价格上就能体现出来”。他收藏的门票从过去的几分钱、几角钱,到现在的几百元不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门票价格也水涨船高。“这些门票的变化不仅说明老景区在发展,也说明新景区正不断开发。”于国琪骄傲地说。

  于国琪说,收藏门票最有意义的还是旅游途中购买的门票。几年前,他和家人一起游览颐和园时,特意购买了三枚马踏门票(以“马踏飞燕”明信片为载体而发行的门票)。为完整保存门票,于国琪要求检票员把撕下的副券再给他,经过多方沟通,最终,颐和园工作人员同意沿票的孔线撕小口,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门票的完整。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门票正在逐渐消亡。自2008年1月起,全国公共博物馆开始免费开放,馆类门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些票友为此而心生遗憾,但是于国琪却不这样认为,“部分门票的消失,正是历史进步的见证,有些门票会因此绝版,等待有心人去淘金。”

  “门票收藏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也美化生活。我不愿意让这种文化藏在家里‘发酵’。”于国琪说,他正在和滨海新区门票收藏者准备一项有意义的工程——开办门票展览,让门票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部队。他希望让滨海新区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门票,并从门票的文化积淀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许昌第三届三国文化周开幕
下一篇:在把玩中升值 投资偏门“核雕”的另类收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