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09年6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文接上期http://www.jibi.net/News/dtzjpsx/8_22_14_16.html
六、现代大铜章的特殊工艺技术
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工艺技术的发展,现代大铜章也逐步采用了许多特殊的工艺技术,在此也作了一些简略的介绍:
1:脱卸式镶嵌。所谓脱卸式镶嵌是指在大铜章的母体上有某一部位既可镶上,又可脱离。笔者曾在国外见到过脱卸式镶嵌的金银币,受此启发在大铜章上作了尝试。去年正逢上海造币厂开铸70周年,欲制作一枚大铜章以志纪念,笔者与设计者商量拟将脱卸式镶嵌的技术应用到该产品中。经过设计者的巧妙构思,这一工艺技术应用的恰到好处:在大铜章的主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当年开铸的情景,从俯视的角度可看到孙中山头像的印模在模圈的下方,二枚产品点缀在画面的右上角,寓意这二枚产品就是开铸的产品正背面。另外铸造的一枚银币(铜质镀银)既可放在模圈内,表示该产品刚压印完成;又可取下,呈现压印前的原始状态。由于产品上的孙中山邮箱(阳文)和大铜章模圈中印模的孙中山头像(阴文)正好能吻合,因此既能组合、又能分离,形成了可脱卸镶嵌,别有一番情趣。
2:机加工。这里的机加工是指运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如铣床加工)来形成大铜章图案的有效组成部分的技术手段。这种用机加工技术产生的图案效果具有它的独特性,它挺括、坚硬、规整、有规律性等,是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如:宋庆龄基金会的“樟树奖”,它的主图案是宋庆龄生前非常喜欢的樟树,而周围则是用铣床加工的钻石切面状的斜锥面,使这枚奖章造型新颖别致,品位高档优雅。又如:中国印钞造币博物馆开馆纪念大铜章有一面设计的是公司的标记和“忠诚印制、追求第一”的行业理念,它周边也采用铣床加工的技术形成螺旋状的放射线,表现出造币行业理念熠熠生辉、发扬光大的意念,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中间镂空。从国外拍回许多大铜章的照片,发现有些大铜章非常有特色,也不乏采用特殊技术的。有些大铜章的外形是不规整的,既非圆,也非椭圆,看似很随意。还有些大铜章的工艺技术则很奇特,给人有大开眼界之感。其中有一枚大铜章的主图案是一个头像,左边边缘有些文字,在文字和头像之间有一些几何形图案,其中有一个稍大的几何形图案竟是穿空的,估计是压印后在冲孔冲掉的。还有一枚大铜章的主图案好像是压印机的局部,及其部件的空隙处它也是穿孔的,竟有五处之多,不仅如此,它还和底下金黄色的平面叠加在一起,前面机器的古铜色和后面平面的金黄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很好的衬托了所要表现的主题。另有一枚正背骑马人的外国章(附图),上有几处穿孔,却与图纹密切结合,处理非常巧妙。这些奇妙的设计构思、奇特的工艺技术,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七、现代大铜章的模具制作
我们知道:在现代大铜章的全部工艺中,模具制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现代大铜章的模具制作工艺随着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而有了很大的变化,以下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1:传统的制模工艺。传统的制模工艺流程大致是:根据设计图稿制作浮雕的油土石膏型,然后制作成电铸铜型或树脂型,再用雕刻机刻制直雕模,以直雕模来翻压成印模,车制印模外形后进行热处理就行了。由于现在大铜章采用高浮雕的愈来愈多,这对传统的制模工艺流程中有两个工序造成了困难,一是在雕刻机的雕刻次数和雕刻时间大大增加了,二是在翻压印模时浮雕图纹不易翻足,易造成浮雕图纹的损失。因此,为了避免这两点困难的影响,有时就调整模具制作的工艺方法。
2:直接雕刻工作模的工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大铜章生产批量不大的情况。它的好处是雕刻完成的模具直接用于生产,因此,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翻压造成浮雕图纹损失的产生。
3:电火花机床加工工作模的工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是用雕刻机刻制一个铜的电极,再用电极在电火花机床上来制作工作模。它的好处是铜的电极比钢的直雕模容易雕刻,而用电火花加工印模也同样可以避免翻压所造成的缺陷。
文接上期http://www.jibi.net/News/dtzjpsx/8_22_14_16.html
六、现代大铜章的特殊工艺技术
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工艺技术的发展,现代大铜章也逐步采用了许多特殊的工艺技术,在此也作了一些简略的介绍:
1:脱卸式镶嵌。所谓脱卸式镶嵌是指在大铜章的母体上有某一部位既可镶上,又可脱离。笔者曾在国外见到过脱卸式镶嵌的金银币,受此启发在大铜章上作了尝试。去年正逢上海造币厂开铸70周年,欲制作一枚大铜章以志纪念,笔者与设计者商量拟将脱卸式镶嵌的技术应用到该产品中。经过设计者的巧妙构思,这一工艺技术应用的恰到好处:在大铜章的主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当年开铸的情景,从俯视的角度可看到孙中山头像的印模在模圈的下方,二枚产品点缀在画面的右上角,寓意这二枚产品就是开铸的产品正背面。另外铸造的一枚银币(铜质镀银)既可放在模圈内,表示该产品刚压印完成;又可取下,呈现压印前的原始状态。由于产品上的孙中山邮箱(阳文)和大铜章模圈中印模的孙中山头像(阴文)正好能吻合,因此既能组合、又能分离,形成了可脱卸镶嵌,别有一番情趣。
2:机加工。这里的机加工是指运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如铣床加工)来形成大铜章图案的有效组成部分的技术手段。这种用机加工技术产生的图案效果具有它的独特性,它挺括、坚硬、规整、有规律性等,是其他手段不能替代的。如:宋庆龄基金会的“樟树奖”,它的主图案是宋庆龄生前非常喜欢的樟树,而周围则是用铣床加工的钻石切面状的斜锥面,使这枚奖章造型新颖别致,品位高档优雅。又如:中国印钞造币博物馆开馆纪念大铜章有一面设计的是公司的标记和“忠诚印制、追求第一”的行业理念,它周边也采用铣床加工的技术形成螺旋状的放射线,表现出造币行业理念熠熠生辉、发扬光大的意念,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中间镂空。从国外拍回许多大铜章的照片,发现有些大铜章非常有特色,也不乏采用特殊技术的。有些大铜章的外形是不规整的,既非圆,也非椭圆,看似很随意。还有些大铜章的工艺技术则很奇特,给人有大开眼界之感。其中有一枚大铜章的主图案是一个头像,左边边缘有些文字,在文字和头像之间有一些几何形图案,其中有一个稍大的几何形图案竟是穿空的,估计是压印后在冲孔冲掉的。还有一枚大铜章的主图案好像是压印机的局部,及其部件的空隙处它也是穿孔的,竟有五处之多,不仅如此,它还和底下金黄色的平面叠加在一起,前面机器的古铜色和后面平面的金黄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很好的衬托了所要表现的主题。另有一枚正背骑马人的外国章(附图),上有几处穿孔,却与图纹密切结合,处理非常巧妙。这些奇妙的设计构思、奇特的工艺技术,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七、现代大铜章的模具制作
我们知道:在现代大铜章的全部工艺中,模具制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现代大铜章的模具制作工艺随着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而有了很大的变化,以下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1:传统的制模工艺。传统的制模工艺流程大致是:根据设计图稿制作浮雕的油土石膏型,然后制作成电铸铜型或树脂型,再用雕刻机刻制直雕模,以直雕模来翻压成印模,车制印模外形后进行热处理就行了。由于现在大铜章采用高浮雕的愈来愈多,这对传统的制模工艺流程中有两个工序造成了困难,一是在雕刻机的雕刻次数和雕刻时间大大增加了,二是在翻压印模时浮雕图纹不易翻足,易造成浮雕图纹的损失。因此,为了避免这两点困难的影响,有时就调整模具制作的工艺方法。
2:直接雕刻工作模的工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大铜章生产批量不大的情况。它的好处是雕刻完成的模具直接用于生产,因此,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翻压造成浮雕图纹损失的产生。
3:电火花机床加工工作模的工艺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是用雕刻机刻制一个铜的电极,再用电极在电火花机床上来制作工作模。它的好处是铜的电极比钢的直雕模容易雕刻,而用电火花加工印模也同样可以避免翻压所造成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