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五百市民去鉴宝九成以上是赝品

[日期:2009-05-19]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 [字体: ]

来源:重庆晚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对“玉碗”是玻璃制品 记者 张质 摄

  本报讯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三峡博物馆在人民广场举行一年一度的免费鉴宝活动,没想到,一上午就有4位市民送来4幅《清明上河图》,他们都是花几百元所买。专家就此提醒市民,收藏文物最忌投机心态。

  听说专家免费鉴宝,近500位市民昨日一大早就赶来,带来了精心收藏的宝贝。经过辨别,专家发现九成以上都是赝品。67岁的牟大爷从西彭赶来,从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裹了一层又一层的“玉碗”,他说,这是1964年时花了一个月工资买来的,卖家告诉他这是皇宫里的珍宝,一直珍藏在家,连妻子都不准随意碰。专家发现,这个碗竟是玻璃做的,是解放后的工艺,只能作为一件工艺品欣赏。

  张先生拿来一幅《清明上河图》,他说自己花了两百多元从中兴路买来,“卖家拍着胸脯保证是真品,我看着也像古代的东西,万一是真的就买对了!”专家告诉他,他这幅《清明上河图》,其实就是现代的印刷品。

  张先生走后不久,又有3位市民拿来《清明上河图》要求鉴定。“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一胡姓专家说,《清明上河图》仅北京故宫有收藏,“要是真品,怎么可能几百块就卖?”

  专家建议,市民应多学习基本的文物知识,“起码要晓得哪个朝代出产什么东西!”

  记者 杨娟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海关查获22件"木制品" 经鉴定竟是清朝文物
下一篇:古朴生动传神 古代杂技俑再现汉唐雄风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