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汶川1周年:丰富防震知识 收藏防震宣传火花

[日期:2009-05-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 [字体: ]

 2009年05月13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5月12日是中国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祭奠在地震中不幸逝去的同胞。

    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存安全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历史上曾多次遭受震灾袭击。因此,很早就开始对地震进行了研究。丰富的防震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得以宣传普及,连小小的火柴盒面也成了宣传的园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70年1月5日,云南省通海县发生7.7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地震发生后,福州火柴厂即推出一套14枚的“地震前兆”火花,有“家猫逃闯”、“老鼠闯逃”、“兔儿蹦跳”、“家猪跳栏”、“狗儿狂吠、“牛不进栏”、“马不进棚”、“鸭不下水”、“鱼跳水面”、“鸡飞上树”、“井水异常”(2枚)、“地光”、“地声”。好似一部地震预测手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地区发生7.3级强烈地震。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避免了惨重的损失,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同年营口火柴厂出品“防震”火花一套,盒面为草书“抗震”二字及有震波的地球和“1975.2.4”;盒底为在开裂的地面上,厂房、烟囱依旧林立、汽车正常行驶。

1983年福州火柴厂再次出品“防震”火花,全套15枚。以宣传画的形式,组成一部袖珍“逃生”指南。如“地震时务必远离高压电网”、“地震时尽快移到空旷地区”、“地震时组织群众撤离住房”、“地震时避免通过悬崖峭壁”等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国对地震的研究拥有悠久历史。东汉科学家张衡公元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检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1981年上海火柴厂出品10枚一套的“防震”火花,其中第二枚就以张衡和他的地动仪模型为图案。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1889年—1971年)毕生致力于地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在石油勘探、地震地质、地质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上海火柴厂中外科学家火花中的第18枚表现的就是这位现代地质学家的风采。

    防震宣传为题材的火花,对传播防震知识,具有直观、简明的宣传效果。(郭建国)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苏州收藏艺术节天价拍品 鸡血石起价1200万(图)
下一篇:钢笔成收藏领域新宠 限量名人钢笔价值独特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