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浅谈《集邮》杂志的收藏与经营

[日期:2006-09-08] 来源:集邮  作者:李国庆 [字体: ]
   《集邮》杂志从1955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46年刊史。由于时间跨度大,中间几经停刊和复刊,其中停刊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从1966年7月至1979年12月。因此,要集全一整套《集邮》杂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集邮文献爱好者一般将《集邮》杂志的收藏分成两小阶段进行,一个阶段是文革前的《集邮》杂志,共计125期(册);另一阶段是从1980年1月《集邮》杂志复刊至今,共计200多期(册)。有的爱好者只注重收集1980年复刊后出版的部分,原因在于全国范围内留存下来的成套的《集邮》杂志不超过1000套,要想收集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整套文革前《集邮》杂志的市场价约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成交价格的高低主要是以品相的好坏为标准。而1980年复刊后的部分则相对容易,1000元左右即可收集齐全。
  一、文革前《集邮》杂志的收藏要点
  文革前《集邮》杂志并不是本本都稀缺,一般来讲是两头少、中间多。但也有例外,如处于中间时段的1960年第7期就十分罕见,市场价一般不低于300元。记得笔者刚开始经营《集邮》杂志时也不明就里,别人要买这一本时,开价每本50元,结果连品相有严重缺陷的都被一抢而空,等明白过来了再出200元一本的高价也找不到。价高的原因出在印量上。1960年第7期实际上是一本停刊号,这一期出版后《集邮》杂志即告停刊(或日休刊),一直到1961年7月才复刊,时隔整整一年;而这一期的印量仅有24500册,比1955年第1期(创刊号)的印量还少,且事后没有任何加印。
  所谓“两头少”,是指刚刚创刊的1955年和即将停刊的1966年所出版的《集邮》杂志较为紧俏。创刊号于1955年1月28日出版,定价为旧人民币1000元,折合新人民币为0.10元;印量为25700册。创刊号面市以后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各地售缺纷纷告急的情况下,只好于1955年2月10日第二次印刷,结果比第一次印得还多,印量为28000册。这样,创刊号就有了两种版本,暂且称为原版和再版。原版的市场价一般为400元至500元,再版的市场价一般为200元左右。
  1966年第6期(即停刊号),也是非常稀缺的一期,但是从本期刊登的大段大段的社论和语录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可以推断其印量肯定很少。这一期里有关集邮的文章几乎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转载自《人民日报》和《红旗》的社论,里面还附有一张铅印的小版条,上面印的是:“现因全力参加文化大革命活动,经上级批准,‘集邮’月刊从今年第七期起暂时停刊,凡已交预订费的订户,由原收订邮局负责退款。人民邮电出版社”。目前,1996年第6期的市场价为500元左右。
  除以上这3本,1996年第5期也比较罕见。这期的内容同1966年第6期相似,目前市场价也在200元上下。概括地说,文革前的125期《集邮》杂志除了这4本,其余均较为常见,市场价在20元至40元之间。笔者在经营实践中发现,1955年第2-12期,1961年第1、2、3期,1962年第10期,也比别的期数稀缺,价格要销高一些。究其原因,有时候令人想不到,如1962年第10期之所以较罕见,原因在于这一期封底印的是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且是彩色原大;不少集邮者从封底剪下来放进集邮册里充数,因此笔者手头的这一期有不少是被开了天窗或缺封底的。
  文革前《集邮》杂志还有一个小秘密鲜为人知,那就是1996年第5期的“北京版”。1966年第5期流传于世的有两个版本,差异在于封二。“北京版”的封二是阿尔巴尼亚当时发行的新邮图案,而另一个版本的封二印的却是一段“毛主席语录”。关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时印1966年第5期时,封二全是“毛主席语录”;等全部发行出去之后,又接到上级通知,认为在封二印这样一段“毛主席语录”。关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时印1966年第5期时,封二全是“毛主席语录”;等全部发行出去之后,又接到上级通知,认为封二印这样一段“毛主席语录”不合适,需要收回。可是杂志已经发下去了,怎么收回呢?外地的《集邮》杂志无论如何也收不回来了,且大张旗鼓地回收,影响更不好。于是《集邮》杂志发行部的同志在北京地区挨家挨户地上门回收已经发到订户手中的1966年第5期,然后紧急加印了一部分再送到这些订户手中——这一部分的封二取消了“毛主席语录”,改为印邮票图案,因此形成了北京和外地截然不同的两个版本。“物以稀为贵”,北京的订户只有1000户左右,“北京版”的1966年第5期当然奇货可居了,市场价不低于500元。
  收集文革前《集邮》杂志还要注意的是,按照月份计算,如果每月出一期的话,从1955年1月至1966年6月,剔除中间停刊的时间,文革前《集邮》杂志应该是127期。问题出在1963年。1963年7月和8月合刊,总期数为“总92”,紧跟着10月和11月再次合刊,总期数为“总94”。按照出版界的惯例,即使双月合刊也应该占两个总期数,正确的编排办法是将第7、8期排为总92、93期,10、11期排为总95、96期。但是《集邮》当时没有这样做,故少排了两个总期数。
  由于全套的文革前《集邮》较难寻觅,且市场价很昂贵,因此近年来在民间也出现了彩色翻印本,应该引起警惕。去年在山西《集邮报》社主办的通讯拍卖中,有人就企图蒙混过关,将一套翻印本冒充原版的绝品付拍,被发现后退回。今年7月,在北京宣美嘉月坛邮市里再次发现它的踪迹,索价1500元,还价500元,结果未成交。区分原版和翻印本的要点在于纸张。原版纸质差,粗糙发黄,特别是1959年的更为明显,想要仿造还真是很难。翻印本的出现从某个侧面也反映出人们对文革前《集邮》杂志的需求程度。此前,在1987年12月,当时的中国集邮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集邮》(1955年-1966年精选本),很受读者欢迎,目前在集邮文献市场上也十分紧俏,每本市场价为100元。
  二、1980年复刊后《集邮》杂志的收集要点
  1980年1月《集邮》复刊号出版。由于严重地供不应求,复刊号随后又加印了一批,因此目前在集邮文献市场上,复刊号的成交价十分便宜,仅在20元至30元之间。1980年上半年为双月刊,仅出版了第1、2、3期共3册;下半年为月刊,出版了第4至第9期共6册,因此,1980年全年为9册而非12册。从市场价来衡量,1980年第2期印量肯定最少,从而形成了1980年以来收集全套《集邮》杂志的一大瓶颈,目前其市场价高达120元至150元一本。此外,从经营过程中发现,1980年第3期和第5期也较为稀少,成交价为30元一本;1980年其余的5期即第4、6、7、8、9期则比较常见,一本不过10元。1980年各期流传于世的情况比较复杂。
  1980年《集邮》既有当时出的原版,为彩色,又有再版的黑白版。到了199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又将1980年、1981年、1982年的《集邮》再版发行,为红皮精装本,印量为2000套。最近笔者在北京的旧货市场上还发现了1980年个别期数的赝品(即彩色翻印本)。目前的市场行情是,1980年原版全套为250元,当时的黑白再版合订本为50元,1999年重印的彩色再版合订本为150元。
  1981年第1、2、3、4期(特别是第1期)较为稀缺,市场价为20元一本,其余各期不过三五元一本。1981年的版本也同1980年一样复杂,具体市场价是:全年原版为120元,当时的黑白再版为30元,1999年重印的彩色再版合订本为100元。
  1982年每期的市场价不过5元一本,此后出版的《集邮》杂志在市场上都比较罕见,平均每册的市场价均在2元左右。从交易实践中,笔者发现以下各期较为短缺:1982年第2期、1983年第1期、1987年第3期以及各年的第1期或带选票的那一期。
  收集1980年以来全套《集邮》杂志的第二个瓶颈是1990年增刊第1期。这一期增刊既没有占总期数,也没有通过邮局征订,发行渠道单一,知道的人不多,过了不少年人们才发现找到一本不容易。目前它的市场价与1980年第2期难分伯仲,均在150元上下,且需求缺口很大。人民邮电出版社在2000年11月将1990年增刊第一期重印,不仅印了单本,而且还将这个单本与增刊第2期(1999年出版)、增刊第3期(2000年出版)做成了合订本,定价仅为36元。不少读者一定想知道原版与再版的区别,这还是要通过纸质来区分:原版纸质发黄,再版纸质显得白净多了。
  目前国内专门经营集邮文献的邮商很少。笔者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和买卖《集邮》杂志,慢慢地进入到了集邮文献的新天地。可以说,《集邮》杂志是笔者开始系统收集和研究集邮文献的引路人,并且通过买卖《集邮》杂志而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集邮文献爱好者。


阅读:
录入:yc007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008北京残奥会吉祥物揭晓 福牛“乐乐”亮相
下一篇:上海邮政管理局成立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