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09年5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诸神回避保儿安
-------辟邪花钱“诸神回避 百无禁忌”赏析
在缺医少药的过去,一般人生了病,大都是求神问卜、施行法术,以求禳病除害。尤其是小孩病时,出现人睡梦中吓醒来、或身热吵闹等症状,大人就去叫了会收惊或收土的老妇来。她认为有土,就用米一碗,碗里放入水缸脚下的泥及银、铜、铁器各一,用小孩穿过的衣服包好,交转时,在小孩的头上、身上、脚上摇,口里说:“南方甲乙木,西方丙丁火,东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巳土,土公,土婆,土爹,土娘,土子,土孙,我家何方?诸神回避,天无忌,地无忌,阴阳无忌,百无禁忌,有土收土,没土收五方恶气!”这么念了几遍,将碗翻转来看,米少在哪一角,则土即是从哪一角惹来的,将缺的地方拿几粒放在一碗水里,拿几粒丢掉,说:“土公土婆驼得去。”于是再用米将缺的地方补满,包好,翻转来摇着说。一直弄到不缺,然后将这碗米放在小孩咽的地方。收惊所用的东西同,惟说话改为:“天惊,地惊,神惊,鬼惊,念念惊,小人勿晓得,脚底板里出一惊。”收好,这碗米也放在小孩睡的地方。水碗里的米连水泼在狗身上,收土的那碗水米也一样,意思是将病过给狗。
为了使孩儿不再有土、有惊,或者为孩儿压土压惊,即保孩儿平安,具有禳病除害辟邪功能的花钱就派上用场了。如图所示,即为用作压土、保孩儿平安的花钱:

左图为咒文:“敕令 天无忌 地无忌 阴阳无忌 不无禁忌”。为民间收土咒语的主要内容。
右图为“诸神廻避”,人物为姜太公,正上方为打神鞭。表现的是“姜太公在此 诸神回避”。
关于“姜太公在此 诸神回避”的说法,是说商朝灭亡后,周文王就要太公封神,太公先后共封了一百零八位功臣。那些功臣领走自己的封号后,太公才忽然想到,他自己也应该有个封号。他左想右想,就是想不出一个封号来。因为他已封了一百零八个,现有的神号都已封全了。最后,姜太公想到了人们房间上的窗户,就说:“窗户上没有神号,那我就封我自己为窗神吧。”从那以后,人们都说:“太公蹲在窗户上守着房子呢。”因太公守着房子,所以人们在盖屋时就在横梁上写上了“太公在此”的字样。可为什么又加写“诸神回避”呢?这是人们图吉利、图财运、图平安的做法。因为,盖屋时常有那些邪神邪道捣乱。而这些神道都是太公封的,写上“太公在此”他们就不会来捣乱了。从此,这个习俗也就传下来了。
与此同时,民间还有“姜太公在此 百无禁忌”的说法,说的是姜太公封了诸神的职位,诸神都很满意。只有他的夫人没能封到神,因而喋喋不休,天天争着要封神。一日,姜太公与夫人同床,其夫人向他念起“枕头经”来,姜太公听后,很不高兴,随口教训她说:“一个妇道人家,整天争名夺利,叽哩咕噜的,活象一个穷神(即扫帚星)。”谁知他夫人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当即起床,到处游说,说姜太公封她为神了。哪里知道,她游说到那里就穷到那里,百姓十分恨她。后来,有位名臣就把这事告诉了姜太公,姜太公一听,大吃一惊,立即召集诸神,亲笔下书“姜太公在此 百无禁忌”,以镇扫帚星的淫威。从此以后,人们为了回避穷神,清除忌讳,家家户户在门上都贴上“姜太公在此 百无禁忌”的小红纸条,以杜绝扫帚星的危害。此习代代相传而沿袭,该枚花钱中的咒语,就是“姜太公在此 百无禁忌”的再现。
该枚花钱圆穿花缘,典型的道教特征,为清代江西炉铸造。其表现的不但有“姜太公在此 诸神回避”,而且还有“姜太公在此 百无禁忌”,共同作用就是“诸神回避 百无禁忌”。这正是民间收土咒语的主要内容。这枚花钱既直接表达了人们保护孩儿平安的诉求,又反映了人们祈福驱害的愿望,还表现了人们自由自在、百无禁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