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当代艺术品高价现象:泡沫还是肿脸

[日期:2006-12-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字体: ]
 

    现在,对于当代艺术品的非常高价现象,有不少人士认为是一种市场泡沫现象,我以为,这不是一种泡沫,而是一种“肿脸”。

    当代艺术品固然有其独特性和艺术价值,但作为一种市场交易物,如果人为拉高价格,尤其是艺术界人士参与拉高其价格,那就不是一种市场泡沫,而是艺术界的自打自脸的充胖行为了。欲以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时间,攀比“传统艺术”尤其是经典艺术品百年甚至几百年考验后形成的市场认同价格,我觉得只能是一种孩童般的赌气行为了。

    所谓市场泡沫,主要是由于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高预期导致的价格大大高于价值的现象。市场泡沫的产生,虽然有当事者或关联人的参与和推动,但更多是由于后续跟进的资金和交易者激增。适当的泡沫,是市场发展的润滑剂。

    但肿脸则是自我虐待求得虚荣的一种结果,并不是其他人士导致的行为结果,参与者也寥寥。尤其是,如果艺术家及其密切关联人士参与自身价格的创造过程,就可以断定是一种肿脸行为了。

    当代艺术家,主要是五十、六十乃至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艺术家。这些艺术界人士,无论是价值观念、艺术主张,还是对市场的敏感,都高于所谓“传统艺术”的老一代艺术家。新一代艺术家的自我炒作意识和自我炒作能力都是一流的。擅长利用各种媒介和艺术品市场进行自我营销推广,已经成为其艺术生命和艺术过程的一部分。

    在艺术品不是被独立的市场评论者所评论,不是被非关联人士所出价、购买的情况下,打肿脸充胖子以证明自身或自己艺术眼光的情况就比比皆是了。

    君不见,在当下拍卖场上最活跃的,许多不就是当代艺术家的密切关联者甚至艺术家的雇佣者吗?

    试看,除了自拉自唱的交易外,真实的拍卖成交,又占当代艺术品的几成呢?

    当代艺术家或者评论推介者为了证明当代艺术的艺术价值,尤其是证明当代艺术高于传统艺术的价值,或同时证明自己眼光的准确,结成了自己的交易团队,仿佛也形成了一种价格联盟。在艺术品市场上,拼命要以耸人听闻的价格压倒传统艺术品的价格。至于艺术家的诚实,市场的诚信和规则,似乎已经不在考虑的范围了。

    热热闹闹的2006年秋季拍卖已经结束,如果我们有一天能解开在这一拍卖季节的当代艺术品高价和真实成交率的交易之谜,也许我们会发现,这一繁荣的季节,不过是艺术史和商业史中的一场滑稽戏剧季,高居的当代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也不过是一种灿烂的肿脸———鲜亮、引人注目,甚或有些妩媚,但皮下的痛楚,只有当局者最清楚了。(作者:庞观)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老油画收藏魅力无穷 投资潜力究竟如何
下一篇:艺术品投资 警惕收藏的系统性风险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