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钱荒时代的希望之星

[日期:2009-03-06] 来源: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 [字体: ]
唐代中后期发生“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再加上唐肃宗滥发“乾元重宝”虚值大钱,更引起社会动荡,物价上涨,民不聊生。唐代宗、德宗为解决出现的“钱荒”曾采取过一些解决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奖励开矿,增炉开铸新钱。《唐书·食货志》载:“大历四年,户部尚书第五琦奏请于绛州(今山西新绛)汾阳、铜源两监增炉铸钱,代宗许之。”又载:“建中元年,户部待郎韩涸上言,商州(今陕西商县)有仁崖出铜很多,请于洛源置炉铸钱,德宗从之。”这两处文献,都未提及铸的是什么钱,有人认为可能就是大历元宝和建中通宝年号钱。
  这两种钱币,最早资料见于道光二年(1822年)。清古钱学家刘燕庭在北京齐化门(今宣武门)小市得大历元宝钱七八枚、建中通宝一枚、“中”字钱一枚、“大”字钱一枚(“中”字“大”字是与大历建中的省文)。在近代的考古发掘中,很少在中原地区窖藏中发现,仅在新疆库车一带的龟兹废墟中有数量极少的发掘。
  笔者收藏的大历、建中花穿钱铜色昏暗,制作粗劣,但锈色老道,古朴苍桑,且为厚重型样钱。建中通宝文字漫晦,目视不清,放大镜下隐约可见钱文。两钱古锈入骨,锈含“沙化”,是典型的新疆地区出土特征。加上两枚钱都是花穿钱,即在钱穿部位有些微妙变化,穿孔有明显的冲凿“缺口”,穿似花朵,孔呈八角。试想,有哪个造假者敢冒毁钱牟利的危险,用珍稀古钱去凿穿口?故当为真品无疑。收藏拍卖导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人民币稀缺度评定方法
下一篇:评《漳州木版年画》邮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