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圆明园文物回家之路:无需急于高价收回图

[日期:2009-03-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字体: ]

2009年03月03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月2日,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左一)和圆明园兔首鼠首拍卖现场举牌人后面的委托人蔡铭超(右三)在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圆明园兽首的拍卖一波三折。3月2日,竞拍者蔡铭超现身北京,并表示不会付款。从此前的诉讼,到今天的“认购而不付款”,这次国人的行动也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索国宝的决心。而流失到海外的国宝也不止这两件,追索之路不亚于“蜀道之难”。面对千万件尚未回家的国宝,以后该如何追索,以这次对拍卖的诉讼为例把一些问题梳理一下,是极为重要的。

    一、关于圆明园流失国宝的属性

    对于国宝属性的定位,决定追索的手段。

    在这两件国宝身上体现的首先是政治属性,其次才是文物属性。特别是由于法国相关机构“恶搞”,使其属性更加政治化。

    其一,谁都知道兽首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趁机抢走的。战争是最高级别的政治手段,这些文物自被抢走之日起,就贴上了永远揭不掉的政治标签。国宝被抢是基于政治原因的抢劫,既不是被盗窃或者走私出境,更不是民事(法律)上的占有。

    其二,目前的所有者称不予归还,是因为中国的人权问题,特别是西藏问题。且不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人权问题、西藏问题都是中国内政。如果他把这两件兽首仅看成文物,这与人权、与一国内政何干?显然,这两件国宝已被一些人给政治化了。无非是借文物之名,行干涉他国内政之实,把文物变成了政治砝码。

    二、这两件文物的持有者是恶意占有

    在法律上,占有他人(国家)财产,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善意占有是指不知该财产来源违法,而以合法手段取得。恶意占有是指明知该财产来源违法,而依然取得。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将园内稀世珍宝洗劫一空,乃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大文豪雨果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深感愤慨,于1861年回复给侵华法军统帅巴特勒上校的“关于两个强盗的信”(一个强盗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则叫做英吉利),是法国人的传世佳作,这些早已让世人熟知这段历史。

    因此,现在的文物拍卖者,竞拍者,都是明知这是战争抢掠之物,依然占有和买卖,显然是恶意占有和交易。

    我们也了解到,这两件国宝已被法国相关部门为持有者颁发了“合法”的持有证,拍卖后,新买主也会得到一张“合法”的持有证。

    然而,对恶意占有他人财产的行为不予保护,这是包括法国在内的各国法律的通理。但是法国相关部门坚持在流失文物问题上对内、对外双重标准。而这一双重标准也为我国追讨流失到法国的文物造成了极大的法律障碍。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文物走私链调查:海关日查走私文物千余件
下一篇:拍卖界解析三大疑问 兽首有可能二次竞拍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