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烟标、邮票收藏的比较

[日期:2009-02-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字体: ]

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集邮,八十年代初期又热衷于烟标收藏,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至今,从未间断。我爱邮票,也爱烟标,多年的收藏让我体会到:烟标、邮票本同宗,烟标可与邮票媲美,因为它给我艺术、知识、友谊和乐趣。

在品目繁多的收藏活动中,集邮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独占鳌头,相比之下烟标收藏单薄得多,人们对它的了解很少。二者虽然在功能和形式上有诸多差别,但作为收藏品,一种文化载体,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无论是从邮标与烟标的共同的历史渊源,还是从各自的品种、选题、表现形式、收藏方式来看,二者都是相通的。

首先,都是发源于西方,十九世纪末传入中国。18405月英国发行了第一张邮票黑便士18787月中国海关邮局发行了第一套蟠龙图案邮票。1860年芬兰出品的小加农牌香烟,标志着最早的香烟烟标问世,1889年洋烟品海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中国诞生了民族卷烟企业,开始设计使用自己的品牌烟标。邮票的发行,才能有集邮活动的开展,有了香烟的销售,才可能出现烟标的收藏,它们几乎同时传入我国,因此它们的收藏活动也几乎是同时起步。

其次,都是以印刷纸张为载体来实现各自功能的。邮票在方寸天地,烟标在稍大的空间,都是在纸质载体上通过精心设计,采用各个时代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构成精彩的画面。邮票、烟标和火花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平面收藏品。

第三,都有着共同的题材特征。邮票根据题材分纪念票、特种票和普通票三大类;烟标同样也有纪念标、专题标和普通标的划分。它们的选题目标和方向基本一致。中国四大名著被以套票的形式请进了邮票画面,烟标设计者也以套标的形式再现四大名著的魅力;中国十大名花不仅在邮票上竞相怒放,而且在烟标世界中也姹紫嫣红;文革中,毛主席语录、诗词在邮票中频频亮相,烟标世界里也是一统天下;1990年北京十一届亚运会,邮票发行部门全力以赴,多套纪念邮票相继问世;烟草生产厂家也不失时机,各种纪念标也陆续登场。总之,在表现重大题材上,二者可谓是不失时机,各显神通。

第四,它们的收藏活动也有许多相似特点。邮票有成套和单枚票之分;烟标也有套标和单枚标之别,集邮区分信销票和新票,集标也包括拆包标和印刷标。邮票以历史越久远,发行量和存世量越少就越有收藏价值,烟标的身份也大致如此。另外二者的调剂交流的方式、手段、途径也基本相同。

集邮与集标不仅有以上相似之处,而且二者还是互补的。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有严格的选题计划,规范的审查制度,专门的印刷厂家限量印刷,并通过正规渠道发行,其发行和收藏都非常规范。烟标作为卷烟的包装物,其选题、印刷、使用就不太规范,而且由于没有统一的设计印刷标准和严格的评选机制,设计水平也往往良莠不齐,所以烟标在诸多方面都可以从邮票那里吸取营养,借鉴经验。此外邮市比较规范,国家定期公布市场交易的指导价,而烟标的市场交易基本处于无序之中,这也是烟标收藏规模与水平远远赶不上邮票的重要原因。

邮票的优势,烟标难以企及,而烟标的优势则又可以弥补邮票的不足。首先,烟标的印刷面积大,为设计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展现主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邮票由于其印刷面积小,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此外,最新的印刷技术和工艺,如激光全息印刷,磨砂印刷等,又使烟标更加富丽堂皇,光彩照人,而邮票由于其使用特征的局限难以采用这些最新印刷成果来增强其艺术魅力。还有,烟标的品种多,其表现文化内涵的能力远远大于邮票。

目前烟标收藏发展势头正猛,而且越来越规范和市场化,集标队伍也越来越大,因此集邮和集标这两大收藏活动完全可以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投资VS收藏——金银纪念币详析
下一篇:大理兰花、茶花纪念邮票面世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