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被错当成精制币的初打币

[日期:2008-12-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字体: ]

  “精制币”(PROOF) 在国际钱币界是指一种特定的制硬币工艺,不是品相形态的优劣分级。精制币坯在冲饼后要抛光、称重量;模具要经抛光至镜面,然后或再镀铬,以低速特別的机器压印两次以上而成,币制成后要逐个详细检验,外形完整无暇呈镜面是必然結果;精制币模具寿命很短,通常压印几千枚后,制出之币即不具镜面效果,必须更换,所以精制币几乎都是完美状态。

  呈镜面(mirror like)却未必是精制币,流通币制作时如币饼及币模状态极好,也会有此效果。流通币因不讲究高貭量,模具寿命通常是几十万枚,一般是二、三十万枚,硬币体形小者比体形大者寿命长,新模打出的当然图案清晰。

  中囯老钱币里PROOF非常之少,据我所知多半模具是外囯雕刻的才有,如广东光绪、老江南、浙江楷书、湖南、陜西等,其他则是天津造币厂意大利雕刻师作品有之,如袁三大头签字版,所以八年九年十年等应该是沒有这玩意的。而其他呈样用币虽也十分精美,但未必全是PROOF程序制成,多半可能只是“初打币”,但“初打币”是什么样子?与“末代币”的差异会到什么程度?每个階段的磨损会差多少?美囯有位专家在1980年代花了九年时间,有了些结论,在此节录若干供大家叁考。图示模具状态依序由上至下

  1.初打币:模具开打时制出状态,几无痕跡,类镜面,金、银、铜币材时约最先之200-800枚,镍币约150-500枚可有此品相。如原模具有加工痕跡或裂缝,会完全呈现而不具镜面效果。

  2.早期币:少许材料流动痕跡,原模具加工痕跡或裂缝消失,金、银、铜币材时约可维持在最先之15,000-25,000枚,镍币约15,000-20,000枚可有此品相。

  3.中期币:料流动痕跡明显,文字图样开始模糊,版別特徵已不易辨认,金、银、铜币材时约可维持在40,000-65,000枚,镍币约30,000-50,000枚可有此品相。

  4.后期币:特徵很难辨认,有些表面会出现椈子皮状,金、银、铜币材时约在125,000-200,000枚,镍币约100,000-125,000枚。

  5.末代币:细部已很难辨认,版別特徵很明显者才能认出,料流动痕跡如海滩退潮沖刷后之流砂,此階段制出约在200,000枚左右,模具隨时可报废。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吴冠中假画案续 官员称中国艺术品市场存诚信危机
下一篇:浅谈我国的精制币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