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厦门集美"陈嘉庚纪念馆"开馆:闽海之滨 典范永存

[日期:2008-1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悦 [字体: ]

2008年10月2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陈悦

栩栩如生的陈嘉庚蜡像站立在发言台前,身前的扩音器传出嘉庚先生用闽南乡音发言的原音。陈嘉庚先生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参政议政的历史场景,在厦门集美今天刚开馆的陈嘉庚纪念馆内重现。

    “这里播放的,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陈嘉庚先生的声音”,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参观者更深刻的感受嘉庚先生的典范,在纪念馆筹建过程中,从集美校委会到海内外团体、各界人士,纷纷捐出珍藏的历史文物。这一份录音资料,就是近年来新征集的。

    纪念馆不但保存着嘉庚先生的声音,还珍藏着嘉庚的手稿。在日军占领东南亚期间,陈嘉庚避难印尼,身怀一包氰化钾,随时准备以身殉国。在这里,他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撰写了三十多万字《南侨回忆录》手稿,记录了自己和华侨的奋斗历程。这部珍贵的书稿几经流转,为一位集美校友后代所得,并于一九八0年捐给了集美校委会。今天,这些记录历史沧桑的泛黄纸页来到嘉庚纪念馆,让后人从嘉庚先生亲手写下一字一句中,感受其伟大精神。

    嘉庚先生的遗嘱,嘉庚先生痛斥汪精卫的电报……,五百余件嘉庚先生的相关文物,尤其让开馆当天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感慨万分。这一百多位参观者来自世界各地,年龄最大的九十二岁,最小的只有九个月,他们都是嘉庚先生的后裔。一位嘉庚后裔告诉记者,他们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厦门,第一次参观嘉庚先生亲手缔造的“集美学村”,第一次如此全面深切的体会嘉庚先生的精神遗产。

    虽然如此,嘉庚精神却始终在他的后代中承继。就在此次嘉庚先生后裔在厦门的聚会中,人们发现,虽然这一百多人只占嘉庚后裔的三分之一,却有六人在从事教育事业。而在聚会上,捐资兴学,成为嘉庚后裔们热议的话题,他们排着队为厦门的一些学校捐款。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纪念馆前的广场,奏响着陈嘉庚亲自公布的集美学校校歌。

    许多歌消失了,集美校歌却在闽海之滨,在先生亲手缔造的集美诸校中,九十年来,相传不息,陪伴着一代代集美学子。先生之泽,山高水长。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吴冠中假画案"开庭 挑战拍卖行业"潜规则"(图)
下一篇:书香·邮情-我得到了马克斯·斯托恩的“签名书”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